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第一书记”的 “扶贫经”: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制度

2016年11月22日 10:04   来源:中国网   吴知音

  中国网记者 吴知音 黔西南 北京报道

  “感觉比较复杂”,在近日民进中央赴黔西南调研中,刚刚结束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坝盘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民进中央年轻干部郑滨成这样回答这一年的工作感受。

  2014年9月,一部反映“第一书记”下乡扶贫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第一书记”开始受到民众广泛关注。

  201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要求,选派第一书记的重点范围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要做到全覆盖。对赣闽粤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内蒙古、广西、宁夏等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四川芦山和云南鲁甸、景谷等灾后恢复重建地区,要加大选派第一书记力度,做到应派尽派。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1-3年,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

  35岁的郑滨成是民进中央第一个到地方挂职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从“纸上”走到“脚下”,谈到这一年的工作经历他感触颇多。

  贫困概念应该是相对的

  怎么定义贫困?什么样的状态成为贫困?“下乡”工作后的郑滨成表示,贫困这个概念应该是相对的。

  “村里人的幸福感比城市人的幸福感高”他说,这边百姓的生活,精神状态特别积极向上,幸福感本身跟物质条件,生活条件没有必然联系,从幸福感来讲,他们不”贫困”。但是从生活设施环境、基本收入等国家的基本贫困标准来看,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贫困户。

  郑滨成挂职的坝盘村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东南部,全村610人全部为布依族,耕地只有220余亩,人均收入3000多元, 属国家级贫困村.。处于“到城里面转一圈无大消费,钱就有点不太够”状态。

  贫困的另外一个体现方面就是思想上的贫困。一方面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长远发展没有规划。全村大部分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凭,全村600多人,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只有22个,且均不在村里。

  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生活,村民最大的文化生活就是自己唱唱山歌,喝喝酒,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古乐传承缺乐器和场所,民族服饰加工缺设计和场所,公共文化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治贫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制度

  “贫困的状态是动态的,今天脱贫了,明天就有可能返贫”郑滨成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增加制度建设,调动村民主动性,让村民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保证村民脱贫不返贫的关键因素。

  脱贫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设。不重视教育、增收手段不多等原因使得村民一旦原有收入来源被破坏,极易返贫。郑滨成说,“有些村民今年可能收入2万,按照量化贫困标准,脱贫了,明年可能收入了1万块钱,返贫了,一两年不可能积攒出一笔财富,供几年以后的花用,虽然国家有托底政策,但主要还是要让村民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只有调动老百姓的主动性,脱贫工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在郑滨成看来,主动性是治贫第一要素,给钱,给物都不如有个好的制度去扭转百姓思想观念。对于治贫,他认为短期内还是需要一个“输血”过程,长期还是要发动老百姓的主动性,政府投入的产业,需要村民自己来经营,完成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

  “下乡”扶贫 真心真帮带来新希望

  “149户,610人,26户贫困户,布依族……”采访过程中,对于挂职村的基本贫困情况,郑滨成脱口而出。他说,这一年对他是很大的锻炼和帮助,这一年在农村所见所闻让他对工作有了全新认识。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为了让坝盘村的留守儿童有个集体活动的场所,消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民进中央支持下,郑滨成在坝盘村建起了一间室内儿童活动室,画板、玩具、储物柜…… 一间教室装满了民进中央和郑滨成对留守儿童的浓浓关爱。

  异地搬迁中古村落保护如何寻得一条最佳途径?村里招商引资困难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和幼儿教育资源的缺少……这些问题郑滨成一直在思考。

  “欢迎来我们村旅游”、“我们这边是天然氧吧,夏天你们来亲子游吧,帮我们发展发展旅游业”今年刚刚接任郑滨城挂职“第一书记”一个月的李薛飞已经进入角色,卖力为坝盘村打了“广告”。

  谈到对这一年工作有什么期许,李薛飞表示,首先就是思想状态,扶贫先扶志,思想状态这个必须要变,这里耕地很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搬迁或发展旅游产业这些还需要再看看。

  在小康路、小康水项目的支持下,目前,坝盘村已经修建了2公里的主干道,2公里左右的沿河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4000平米左右的文化广场,配建了公厕、修建了寨门,家家有了自来水,4户农户还自主开起了农家,经营餐饮。配建了村级卫生室。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这24个字是《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对“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要求,他们肩负责任而来。

  他们只是“第一书记”队伍中普通的两人,在全国各地还散落着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人们称“第一书记”是“突击兵”、“村里的领路人”,而在我眼中,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一群干实事的人。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他们用心思考,努力实践,用真驻、真心、真帮,为农村带来了新希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