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省政协精准扶贫的探索大思路攻坚小着眼

2016年11月14日 16:33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当前,脱贫攻坚时间越来越紧,难度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贵州省政协全力推进定点帮扶村的脱贫工作,在“精准”上下功夫。在定威水族乡,探寻区域发展的大思路;在黎平县,着力产业扶贫的立足点。

  都柳江大旅游带动极贫乡大扶贫

  11月1日,贵州都柳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一个涉及两州五县共同发展的蓝图绘出了第一笔。这个规划的诞生源于定威水族乡的脱贫工作。

  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定威水族乡是贵州省划定的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的定点包干脱贫点,其责任单位是省政协办公厅。贵州省提出,推进极贫乡镇扶贫行动要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办法。从都柳江旅游发展规划思路的确定到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9月8日,贵州省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启动部署会召开;9月12日,省政协组建的定威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线工作队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再识别工作,摸清底数,并初步拿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9月29日,王富玉带队赴定威乡,对实施方案进行再调研再研究。

  都柳江流经黔南自治州独山县、三都县和黔东南自治州丹寨县、从江县、榕江县,自然风光绚丽,民族风情多彩。然而,都柳江流域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大。

  在脱贫工作部署会上,大家形成了“跳出定威谋划定威”的共识,王富玉建议:把定威水族乡的脱贫攻坚放到整个都柳江区域发展中一并规划。

  10月27日,省政协举行“都柳江旅游发展规划座谈会”,来自都柳江流域的州、县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集聚一堂,召开了一次探讨都柳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规划的务虚会。

  “11年前我曾经路过定威,现在还是当年那个样子,我很心酸。定威乡贫困人口不到3000人,脱贫问题不难解决,但我们要通过扶贫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总体把握、统筹布局,形成都柳江旅游发展大势,才能解决以定威乡为代表的一批贫困乡镇的长远发展问题。”王富玉说。

  通过“大旅游”带动“大扶贫”、保护“大生态”。座谈会上,与会者对这一具有战略引领性的规划建议表示赞同。来自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扶贫办等单位的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在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划提出意见建议。都柳江流经的两州五县的主要负责人更是表达了希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烈意愿,并谈了各自的设想。

  “今天的神仙会开得很成功。”主持座谈会的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表示,都柳江旅游发展规划要和过去的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多规融合。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成立了都柳江旅游规划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王富玉任组长,提出以“打造滇桂黔三省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被列入国家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契机,积极争取也将“都柳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列入其中。

  “用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做这件事”,目前,都柳江流域资源调查工作同时启动,一边调研一边规划,12月31日前,都柳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将接受评审。

  紧盯绿壳蛋做成产业真扶贫

  11月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看到在省政协办公厅报送的《实施好精准扶贫到户“1244”工程必须做到“一改革、七到户”》,称赞省政协办公厅扶贫工作做得很实在、很好、很有成效。

  这个被称为“1244”工程的扶贫项目,即1个绿壳蛋鸡养殖产业,每个贫困户2个鸡圈,养殖400只鸡,每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2015年,省政协办公厅同步小康驻村帮扶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白泥村和花厂村时,就是通过引入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取得了成效。

  鼓楼是侗族同胞商议重大事宜的聚会场所。11月7日,在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厦格村的一座鼓楼下,省政协办公厅一行人与村里的53户贫困村民围坐座谈,听取他们养殖绿壳蛋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初,省政协办公厅的定点帮扶点调整到黎平县,绿壳蛋鸡养殖项目从5月陆续落户到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员所在的3个乡镇5个村。目前,有些村的贫困户已经开始捡蛋卖钱了。

  座谈中,有的村民提出集中养殖点离村寨有些远,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解释:“养殖点的选定是有充分考虑的,在山坡上集中放养,通风条件好;离村寨远,是为了一旦发生禽类疫病,可以防止影响村民健康,容易集中处理。”

  省政协办公厅在养殖项目引进时,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全细致。他们还特别为贫困户算了一笔账:每只鸡一年的饲养成本、折旧分摊、死亡分摊、防疫费用、公母比例分摊等,成本总计120元;每只鸡年产蛋150枚,每枚1.2元,约为180元;肉鸡出售按15元/斤出售,3斤重的肉鸡卖出后,可获45元收入,除去人工成本,饲养一只鸡的纯利润为105元,养400只鸡,一年即可获取42000元的收入。

  “驮马不钉掌,赚的是净钱。只要贫困户能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不怕苦不怕累,每户每年能有几万元现金收入。”李月成说。

  在近两年的扶贫工作中,省政协办公厅总结出了“一改革、七到户”的经验。“一改革”就是帮助组建村级绿壳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管理,并设立专门账户,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七到户”就是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价格扶持、市场扶持、干部扶持、能人扶持、资金扶持到户。

  前不久,王富玉率队对黎平县绿壳蛋鸡养殖项目进行调研,对省政协办公厅推进扶贫项目的扎实作风给予肯定高度评价。同时,他提出要以产业化思维推进绿壳蛋鸡养殖项目。

  目前,省政协办公厅已委托相关人员对饲料配置、喂养防病、储运销售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为绿壳蛋鸡养殖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我们是做来赚的,不是做来看的。”李月成说。省政协办公厅坚持让养殖户自己动手,用当地的木料和茅草搭建鸡舍,既冬暖夏凉、通风透气,又节约成本。从集中养殖点的山坡望过去,漫山遍野的茅草鸡舍,透出的是勃勃绿色生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