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智”也要“扶志”

2016年11月11日 07:53   来源:辽宁日报   

  当前,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着力打好“3+6”精准扶贫组合拳,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全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充分调动受助方和扶助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这两个巴掌合力拍响,无疑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点。

  因此,相关各方只有戮力同心,密切协作,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工作合力,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更需要对贫困户扶智、扶志,强化脱贫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形成多数带动少数的良好氛围。脱贫攻坚,虽说党和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但归根结底主要依靠困难群众自己奋力拼搏。扶贫,首先要注重扶志气和扶智力。扶贫开发本身就是“扶”和“被扶”的互动,要调动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要让贫困户增长知识和见识,掌握致富的本领。要重视教育扶贫,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斩断“穷根”。坚决破除少数困难群众“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依赖心理和好逸恶劳的惰性,纠正其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激发其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首先“精神脱贫”,使党员干部“外力推动”和贫困群众“内力驱动”相向而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强化扶助方“助你脱贫”的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已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广大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这个阵地上,只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这一个选项,因而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走出一条长效的脱贫之路,需要有好的带头人,还得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坚持把精准扶贫与产业培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基础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种养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示范点+贫困户”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参与集中种养、利润分成,提高扶贫实效。同时,全面实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旅游扶贫等工程,把短期脱贫与长期致富的关系处理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恢复其“造血”功能。

  □张 旭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