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
原因诸多 对症下药
目前,我省贫困人口为47.7万人,其贫困原因很复杂,并且贫困户之间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就狭义贫困的根源而言,一般归结为:因病致贫、因缺土地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缺资金致贫、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等七种。当前我省的贫困户,有的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贫困,而更多的贫困户是多种原因叠加造成的贫困。
由此可见,实施精准扶贫的措施、方式、方法、模式等应有所不同,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区域上,也体现在同一区域上,更体现在不同贫困户上。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是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要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二是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三是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分别为农户信息管理、阳光操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等。
当前我省已经探索出不少精准扶贫的措施、方法、模式等,然而就效果而言,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尤为关键的扶贫措施。既能扶智,又能扶贫;既能稳脱贫,又能不返贫;既能带动脱贫户致富奔小康,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瞄准市场 产业扶贫
相较而言,产业扶贫涵盖面大、带动力强,可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脱贫效果持续性。
先看一个例子。
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位于定安县龙湖镇居丁村下辖的尧什村,成立于2013年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实现了由单一蘑菇种植到生态循环全产业链的延伸。食用菌生态园的菌渣、下脚料,用来养殖蚯蚓,再利用蚯蚓、下脚料作饲料养殖鸡、鱼、羊等,然后利用各种畜牧粪便进行堆肥,发展有机颗粒肥加工或施用于各种水果、蔬菜种植等。效益是可观的,该公司从成立之初的年产值5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仅蘑菇种植这一项)。尽管蘑菇种植不断扩展,产量不断突破,但销售却时常供不应求。公司员工由最初的2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名,员工基本来自于附近村民,每个村民月纯收入超3000元。
据报道,今年10月5日,省委书记罗保铭到该企业调研扶贫脱贫工作时,充分肯定该企业在帮扶脱贫上所做的贡献,并指出“本地牧草替代玉米芯降低菌包成本,废弃菌包和下脚料喂羊、喂鸡,粪便堆肥种有机瓜果,这既是特色产业链,也是生态循环产业链”。
此案例实践带来的深刻启示:
一是选择产业必须“精准”,瞄准市场导向。当今时代,尤其在我国农产品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业选择应以市场导向为第一要义,否则将难以为继。该企业负责人在筹建之初,带领一名员工历经两个月,跑遍我省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对各个农贸市场的菌类品种、来源、销路、价格、摊点等摸得一清二楚。
二是选择产业必须顺应时代,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一方面应是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发展绿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应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方法和科学管理方法。
三是做大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走双赢发展之路。在该企业创办之前,有不少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省并不是发展袖珍菇的最适宜区域,但该企业瞄准目标,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引进技术并试种成功,为确保技术的持续支撑与研发,让科研人员参股投资,实施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发展模式,保障了产业发展良好的科技环境。
四是延长产业链必须不断创新,拓展市场营销。当今行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润逐渐趋薄的态势,如仅靠某一环节将会使企业发展越发艰难,而延长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化将更能规避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是主业定位必须清晰明确,副业服务主业。该企业以种植蘑菇为主业,并围绕主业向前开展草业种植、菌种研发,向后拓展种养殖、农旅结合开发等,形成以主业为基、副业为副,环环相扣,利益叠加的发展模式。
六是辐射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承担社会责任。农业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致富。该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时刻牢记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周边农户的素质、收入、社会稳定等戚戚相关,为此,采取了如下的举措:花大力气大量培训周边的农户,传授技术;尽最大可能多聘用周边的农户;积极拓展,让农户参与合作,实现共同致富。(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