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穿耐克鞋不算贫困生的扶贫难言精准
近日,一篇《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的微信文章引起网友激烈讨论。文章讲述了一位大学贫困生,因为一双耐克球鞋被同学举报,失去了贫困生助学金。这双球鞋是他妈妈省吃俭用几个月,花了五百块钱买的,寄托了妈妈无限的爱。(11月6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不少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打着贫困的幌子,骗取学校的助学金,他们唯利是图、欺骗学校,给学校、社会造成较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学校还需看准对象,也要注意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扶贫。上述材料中的这位大学生,只因母亲帮他买了一双耐克鞋,就被学校取消助学金,学校此举有待商榷。在今年9月份,西安思源学院的小刘就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其实,这些都反映出,学校扶贫的评判标准过于苛刻。
这两年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但离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还有差距。学校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首先得看清谁是真贫。贫困对象是要通过精准工作认定的,量大且繁杂,要做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在“互联网+”的时代,学校相关负责人可以在网上了解相关学生的人口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家庭支出等相关信息,学校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与相关政府部门、村委会、教育部门等交换信息,让学校更加了解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让扶贫真正精细化,避免一些虚假现象。
当对扶贫对象有所了解,扶贫标准的制定也不能太过苛刻,还需本着人性化的目的,在相应的贫困生中,选出一批真正需要资助的大学生,让扶贫落到实处。贫困生不一定要穿着破烂,也不一定要异于常人,作为家长,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异于常人,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父母,如果贫困大学生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样对这些大学生未尝不是一次心理伤害。部分贫困生死撑面子,没有表露出贫困的外在信息,因此,学校相关负责人还需认真了解情况。
总之,评选的标准不能仅凭一方的意见,更不能只根据一些表面的现象来分析和判断,学校需全方位考虑,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无论是扶贫的对象,还是评判的标准,都与大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校的扶贫还需认真和谨慎,扶贫对象要认准,评判标准也要更加准确,做到精准扶贫,让贫困的大学生真正受益。
文/林春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