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加快破解制约第一书记履职难题

2016年11月09日 09:25   来源:广西日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12年,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自治区党委决定每两年选派3000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近年来,驻村第一书记牢记使命,团结带领贫困群众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被贫困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但我们也应看到,打赢脱贫战,任务艰巨,困难不少,非一朝一夕可成。通过对来宾市兴宾区6个典型贫困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基层第一书记在履行推动精准扶贫职责方面受到多方制约。如第一书记任期不满却频繁更换、因村派人方案难以实施、一时难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加上第一书记对自身职责模糊和个人能力限制职能发挥。对此,应坚持问题导向,拿出解决办法,加快破解制约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履职的难题。

  一、重视任期问题。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选派的第一书记任期两年(现在为两年半)。但部分贫困村存在任期不满却频繁更换的情况。这将延误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同时,又使第一书记在工作中束手束脚。为此,各派出单位领导应增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自身职责,尽可能在不进行书记人员调换的基础上解决自身困难。组织部门在选派第一书记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工作单位可能出现需要召回第一书记的情况,避免第一书记的选派给相应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增添负担。同时,对有条件的单位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类似单位增选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自身也应增强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责任心,避免出现明哲保身、规避风险和麻烦的想法。

  二、因村派人。“因村派人”精准在第一书记能否最大限度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第一书记能够提供的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盾单位。但有些第一书记的选派并没有做到后盾单位优势与贫困村主要需求的对应,实际的分配主要依靠单位联系点(后盾单位所在地)与村庄的就近原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职能的发挥。因此,要转变思想,克服畏难情绪。事实上,针对每一个贫困村,市里都已有一定的了解,若第一书记选派部门时,能综合考虑村庄的短板和发展优势,找到每一个贫困村最核心的资源需求,根据其需求的急缓程度和资源作用发挥效能的大小制定标准,划分等级,进行量化评分,以此选派相应的第一书记,将会呈现一个运转更优良的精准扶贫机制。同时,根据按在职干部总数以一定比例抽调第一书记的原则,与各单位应派第一书记的人数相结合,按照量化评分高低统筹安排第一书记,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第一书记及其后盾单位的作用,应是不错的办法。

  三、第一书记要认清帮扶责任人作用,积极承担自身职责。《来宾市“十三五”时期定点扶贫结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多”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一些第一书记并不了解除自己直接负责的贫困户以外其他贫困户家里的情况,甚至不知道村里哪些是贫困户,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主要原因是第一书记对于自身职责的不明确、责任心不够。因此,明确自身职责,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第一书记应对所在村庄所有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与帮扶责任人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利用自身驻村时间长、与村民沟通勤、对村庄了解深的优势,向其他帮扶责任人提供意见建议等,监督、推动各户扶助计划的实施。千万别存在“钻空子”的侥幸心理,自己为自己减轻工作量,弱化职责。

  四、精选第一书记,为乡村造福。当前,大部分第一书记能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利用项目试点户的成功经验,引导贫困户自发参与产业致富,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但也有一些第一书记缺乏相关产业知识,对于贫困户无力帮扶。事实证明,在选派人员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时,除了要对其政治素质高、依据体制内部干部提拔程序选派人选等要求外,还应增加对其基层工作经历、与人沟通能力、性格和在原有岗位从事工作性质的审核。权衡是否有更好的岗位适合干部下乡锻炼,是否可以配备两个人,以“一带一”的方式既培养第一书记的后备力量,更好地完成第一书记的职责。

  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关键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引导农户参与,增强其面对各种意外的经济抗压性。目前第一书记在进行精准扶贫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是通过精确识别帮扶对象,针对其不同的致贫原因,将国家、地区的帮扶措施与贫困户“一一连线”,这种思路对于降低贫困户家庭经济状况的脆弱性、不稳定性收效甚微,贫困户极容易在帮扶措施停止后返贫。而产业扶贫则更容易起到“领进门、带上路”的效果,化单一的“输血”“治病”为“造血”“养生”。二是制定相关扶助政策,例如在贷款、专业人士帮助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三是适当对第一书记放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放开手脚因地制宜,精准地扶贫。同时,对于弄虚造假者给予相应处罚,让第一书记会作为、能作为、善作为。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第一书记与精准扶贫社会调查实践队队长)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