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扎根基层 做精准扶贫的“滴灌员”

2016年11月07日 17:25   来源:中国气象报   简菊芳

  201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再次提出,要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截至去年年底,共有48万干部被派驻到贫困村,99%的贫困村已经有选派的第一书记进入。

  在气象部门,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暂时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到偏远的农村宣传、传达党和国家精准扶贫、“三农”的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积极引导村内企业发展、帮助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协助推进“平安新农村”建设,他们就是气象部门的驻(住)村干部。

  转变身份,迎难而上。离开自己熟悉的气象业务工作,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开始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他们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第一书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村集体经济落后、村民增产增收困难等局面,有的村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部分村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观念落后,甚至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等等。面对这些困难,驻(住)村干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琐碎。从进村那一刻起,他们立刻转换身份,开始调查所在村的状况,包括贫困人口数量、致贫原因,了解国家“三农”和精准扶贫等有关政策,和村党支部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在调查清楚所在村的情况后,如何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化解或者巧妙地另辟蹊径解决问题,成为第一书记们思考的重点。交通问题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那就解决交通问题;缺乏启动资金,就利用各种渠道四处筹措;农产品品质不够好,市场认可度不高,那就着手改良品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驻村干部彭宇在有生村调查时发现,当地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于是,他号召村民在不减少甘蔗种植量的基础上,利用坡地、退耕还林地种植莲雾和台湾凤犁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这一做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气象部门也成为驻(住)村干部的坚强后盾:落实对口援助村的扶贫项目,为对口援助村筹集资金和必要的物资,利用气象部门优势资源引导村民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产品,协助驻(住)村干部开展工作。在驻 (住)村期间,第一书记还多次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和资源为村民带来项目和资金。

  扶助根本,在于教育。不少驻(住)村干部在实际走访中发现,村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经济能力有限等原因,不愿意花钱让孩子去上学,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驻(住)村干部一方面要想法设法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劝村民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另一方面,从政府、所在单位以及利用个人关系争取助学经费,帮助村里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帮助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等。

  扎根藏乡开展扶贫的青海省循化县气象局副局长冶成功在发现村民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后,一方面争取7万余元帮助解决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孩子们购置书包等物品,一方面走进村民家中动员家长,最终该村学生由原来的60多人增加到80多人。为了解决村民桑杰家两个上职业学校的女儿的学费,他还联系企业提供假期助学机会,并为其争取到了临时救助金,解决燃眉之急。

  向贫困村派帮扶工作队的做法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传统和对口帮扶的传统,也是中央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而驻(住)村干部则是中央精准扶贫的“滴灌员”,成为中央扶贫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带领村民脱贫的“领头羊”。有了党和政府扶贫攻坚的坚定决心和政策,在驻(住)村干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不少村民开始有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并朝着脱贫致富的方向努力。(简菊芳)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