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四式”扶贫打造“宁乡样本”

2016年11月07日 08:43   来源:湖南日报   

  县委书记周辉(前右)陪同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前中)调研青山桥镇“千手”爱心大屋项目。

  县委书记周辉(左一)深入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雄文(左)深入贫困户走访问候。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两年多来,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席卷全国,各地积极探索脱贫“良方”。作为三湘大县,宁乡县以“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为信念,瞄准“痛点”和“病根”,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四式”扶贫——

  杨振华 王珊 文雪曼

  宁乡,是三湘大县,也是经济强县。近年来,宁乡经济加速快跑,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97位上升至2015年第39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宁乡速度”。

  虽然实力强、发展快,但仍有少数人深受贫穷困扰。全县省定贫困村3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7347人。如何让这些人与大多数人同步实现小康?如何在经济加速的同时提高脱贫速度?

  宁乡县委、县政府不等不待,把精准扶贫放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县委书记周辉担任扶贫“总指挥”,亲自上阵挂帅扶贫;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雄文多次组织调度扶贫项目,带队深入扶贫一线。县里压实任务、强化责任,构建起严密高效的工作体系,并投入3000万元注册成立国有平台扶贫开发公司,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

  随着“654321”结对帮扶、“四乘四”个性扶贫、“千手”爱心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暖心工程”相继实施,越来越多的贫困者跟上奔小康的队伍。宁乡县扶贫工作与县域经济同步快跑,打造出精准扶贫的“宁乡样本”。

  近日,我们走进宁乡,深入探访宁乡精准扶贫的做法与经验。

  “点穴式”扶贫: 确保识贫精准到户、扶贫责任到人

  【案例】

  近日,沩山乡71岁的刘瑞钦老人家中迎来了熟悉的客人——县、乡对口扶贫干部。刘老已记不清,这是扶贫干部第几次上门走访了。

  刘瑞钦家中现有老伴、孙女三口人,儿子自从将两岁孙女送回家后就一去不回,现已整整十年没回家,儿媳也已另嫁他乡,平日一家人就靠每月130元的低保和几分地的生姜维持生计。“我最担心的,一是孙女的学费,二是家里这个房子,墙壁都开裂了,住不得人,但就是没钱修。”乡里扶贫干部多次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靶向治疗。现在,县、乡政府已组织爱心企业家资助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的小孙女读书,直到大学毕业甚至出国留学,爱心企业家慷慨表示帮扶到底。对于危房改造,县里已补助4万元帮助刘老汉移址重建房屋。一家老小心里暖乎乎的。

  同是贫困户,吴凤莲的受益方式与刘老汉不一样。40来岁的吴凤莲,仅有小学一年级文化,家里有两个小孩和因车祸致残且精神失常的丈夫,一共四口人。家中仅有两间摇摇欲坠的破屋,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县、乡政府引进了宁乡县界头养蜂专业合作社,公司给吴凤莲这样的典型贫困户免费提供两箱蜂源,同时全程技术指导,而且承诺:如果蜂蜜没有销路,公司将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保底回收。这让吴凤莲吃了定心丸。今年7月她开始养蜂,目前已产出蜂蜜60斤,以60元一斤的价格在沩山乡千手爱心驿站销售,供不应求。今年底,吴凤莲还将搬进政府新盖的爱心大屋,她说:“第一次感觉生活有了盼头。”

  【延伸】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脱贫。”周辉认为:“扶贫工作,应该像点穴治病。识穴为先、点功为要、祛病为本。”

  识穴,就是精准识贫,了解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点功,就是“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宁乡全县现有5万多贫困人口,他们的困难在哪里?脱贫出路又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宁乡县各级、各部门对口定任务,层层走访,各个找因。

  县一级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了精准扶贫责任体系,将扶贫责任层层压实,并组织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专职副书记对本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一次不行就两次;创新“654321”结对帮扶模式,即全县副厅级干部结对帮扶6户,正处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以此类推。结对帮扶的遵循“要盘清家底,不要马马虎虎”、“要经常联系,不要一走了之”等“七要、七不要”准则,落实好“开一个会、填一本册子、解读落实好一套政策”等“十个一”。

  在做好县里规定动作的同时,各乡镇(街道)创新自选动作。如沩山乡就推行“四乘四”个性化扶贫模式,坚持“四个一”精准识贫,“四个到位”个性帮扶,“四个突出”重点攻坚,“四个保障”坚强支撑,有效实现了脱贫攻坚精准到人。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560户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的92.4%, 2016年11月底将率先实现全面脱贫。

  “治本式”扶贫:解决最困难群体的最根本问题

  【案例】

  喻瑞林一家,过去是青山桥镇海拔最高的一户人家。家中四口人,64岁的老喻得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干不了重活;两个儿子,因小时候被倒塌的房子砸伤,也无法从事高强度劳动;妻子前几年则患上了精神病。一家人被病残拖垮,日子过得异常清苦。

  去年,县里搞对口扶贫。宁乡县委书记、时任县长周辉多次过问他家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政府部门帮助下,今年8月,老喻一家搬进了镇里的“千手”爱心大屋。爱心大屋就建在集镇上,生活、看病十分方便。而且大屋里家具、电器连睡觉的被子都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住。老喻干不了重活,镇里帮他开了个小卖部。现在,小卖部每天能实现毛收入300-400元,纯利30-40元。

  “没想到老了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感谢政府啊!”老喻红着眼圈激动地说。

  【延伸】

  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对于最困难的贫困户而言,仅仅依靠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医疗扶贫、免除学杂费、完善基础设施扶贫等单项措施,不仅历时长、见效慢,且始终难以彻底解决最困难群体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宁乡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易地扶贫搬迁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不仅有利于降低贫困户生活成本,获得资产增值,还能够实现贫困户由蜗居深山向守望相助的社区化管理转变,利于后续帮扶。

  为此,县里启动了“千手”爱心大屋工程。在选址上,爱心大屋工程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工业园区相结合、与集镇建设相结合,确保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配套服务。如今,大屋在青山桥、黄材炭河古城、沩山、横市、龙田、流沙河、高新区等地相继开建,计划搬迁贫困户超过500户。

  有了新房子,家具家电怎么办?原来那些破破烂烂的家什,怎么搬得进崭新的大屋?可是,购新家具买新被子哪一个贫困户又拿得出钱呢?贫困户的烦心事,宁乡县委、县政府想到了。县里开展了“贫困户搬新家,我来帮一把”活动,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对口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捐赠家具、家电等配套生活物资。

  贫困户入住后,政府交房、交钥匙、交房产证,并承诺山水田土权属、政策补贴权益、原村身份权利三个不变,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吃饭问题,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贫困户原有的田地统一进行流转,再在“千手”爱心大屋周边流转耕地,按每户1-2分地的标准分配给搬迁户做菜地。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对有创业需求的,提供信用贷款和发展平台。在配套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积极做好入住后的细节工作,配套建设及“千手”爱心驿站等后续管理工作打通了“千手”爱心大屋最后一公里。

  “造血式”扶贫: 让贫困者最终能够自己站立

  【案例】

  流沙河镇草冲村何家两姐妹都在读高中。80岁的奶奶垂垂老矣,母亲肢体、智力双重残疾,父亲腰椎损伤,家里开支大、收入太少,姐妹俩穿衣、学费均靠亲友接济。今年初,镇政府给贫困户发放花猪崽,何家领养到5头。姐妹俩利用假期,给家人打帮手,精心喂养,出栏后每头花猪纯收入1000多元。

  【延伸】

  过去,帮助贫困户多是看一看、问一问、给笔钱,助贫活动过后贫困户的生活没有根本改善。精准扶贫能不能解决贫困户的真正问题?能不能给大家持续的生活保障?针对这些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输血”更“造血”,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2016年,县财政从20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850万元专门用于产业扶贫,通过企业保底收购、财政支持奖补、公共服务到位、金融保险支持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

  去年11月,县里率先启动流沙河镇花猪产业扶贫试点,探索实施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三方参与的“3+X”产业扶贫模式,县财政每头花猪补贴400元,每户最多可申请喂养10头,养殖户与沙龙畜牧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和养殖承诺书,贫困户采用传统熟食饲养,沙龙畜牧负责对土花猪实施保底收购,保证贫困户收益稳定,乡镇畜牧站统一为花猪购买保险,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培训,争取沼气池建设项目,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今年5月,第一批花猪顺利出栏,每头花猪为贫困户增收700-900元,近200户贫困户用6个月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产业脱贫。

  除花猪产业外,县里制定了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了《宁乡县产业扶贫规划》,市级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入围21个,目前正组织项目主体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全县有沩山炎羽茶业、金太阳、湘都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通过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劳务性工资收入,为推动全县产业扶贫精准助力。

  “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扶贫要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周辉表示。

  脱贫的愿望每个贫困户都有,可是多数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为了提高贫困户的创业就业能力,县里实施了就业与雨露计划培训工程,全面采集贫困劳动力信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信息台账。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到村到户工程,组织举办免费就业轮训33期、培训2200余人,举办专场招聘会10余期,重点奖补了一批就业带动示范性强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着力实现“就业解决温饱、创业促进增收”。今年,宁乡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96人;贫困家庭孩子参加雨露计划培训上报人数280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385人,占比为42.3%。

  “系统式”扶贫: 全方位织就民生保障网

  【案例】

  “你好,请问是千手爱心热线吗?我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里缴不起学费,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自“千手”爱心热线开通以来,每天都要接到好多个类似的求助电话。

  “千手”爱心热线是联通贫困户与爱心人士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创新扶贫工作载体,宁乡县实施了“千手”爱心基金、“千手”爱心热线、“千手”爱心驿站系列“千手”工程,在全县建立起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动态兜底使贫困户吃穿不愁,实现全县面上社会救困的全时间、全范围覆盖。

  今年以来,“千手”爱心热线(0731-85851780)共接到和落实1680多个求助电话,其中大多涉及资金物资需求;“千手”爱心驿站县级总站共接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粮油衣物2.12万件,向29个乡镇集中发放物资1.25万余件,救助困难群众1万余人,29个乡镇“千手”爱心驿站分站已全面启动运营;举办“千手”爱心活动38场次,“千手”爱心基金共发放救助资金134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3806人,另有1000万元兜底救助资金也将于年底全部到位。

  【延伸】

  10月17日,是“全国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在宁乡县,扶贫不是各方“单打独斗”,而是整合资源“抱团出击”。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雄文指出:“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肩负起时代使命,坚强落实不推辞,坚持目标不动摇,坚持底线不降标,坚持主体不替代,坚决帮扶不走偏。”

  在教育阵线,一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攻坚战高调打响。今年共铺排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43所;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已全面覆盖;制定并下发了教育专项扶贫实施方案。改善省定贫困村31所驻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对贫困家庭幼儿、家庭特困学生补助生活费用,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费,并确保贫困家庭“两后生”都能享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同时,各单位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如县政协举办“百名政协委员帮扶百名优秀贫困学子”活动,为132名学生捐助近150万元;沩山创新“25112”助学体系,覆盖全乡各学龄段学生……

  在医疗领域,为缓解贫困户看病难题,大力推进医疗救助扶贫工程。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特惠政策,明确对低保困难户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降低50%,补偿起付线为1万元;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建档立卡在册对象患重特大疾病且自负基本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全部按超出部分的20%予以救助。同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兜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347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

  在金融领域,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制定了《宁乡县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方案》、《宁乡县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细则》、《贫困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目前,青山桥镇“千手”爱心大屋、流沙河镇清江村等5家金融服务站已投入运营,另有2家服务站正在筹建。2016年全县扶贫小额贷款将全部落实到位。

  随着兜底保障扶贫、危房改造、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交通道路、水利建设、文化扶贫、乡村卫生等各种专项扶贫项目的推进,一张全方位的生活保障网为5万多贫困户用心织就。

  “根据宁乡县‘三年脱贫’工作计划,2014年、2015年该县已脱贫18156人,2016年脱贫任务为21986人,贫困村‘摘帽’15个;2017年脱贫任务为17205人,贫困村‘摘帽’17个。”对于这个任务,宁乡县委、县政府班子早已烂熟于心。

  县委书记周辉表示:“这个任务,宁乡一定不折不扣地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宁乡坚决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实现民生更爽,打造群众幸福家园。”

  (本版图片均由宁乡扶贫办提供)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