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8日电 题:石践的实践:让“造血”机制更“保险”
新华社记者李荣
上海安信农保公司石践,不久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的创新奖。与一般金融保险业内满口专业术语的从业者不同,他好像特别善于用大家听得懂的话,来解释保险上的专业问题。
石践笑着对记者说:“这是多年来走村入户锻炼出来的本事。”要用农民听得懂的大白话,通过农民看得懂的好办法,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把摸得到的扶贫收益拿到手。安信农保的“保险+产业扶贫”,让扶贫的“造血”机制更“保险”,在全国精确扶贫实践中是一大创新,而石践团队的那种“大白话”,更是一种服务意识上的创新。
安信农保,成立于上海。它的扶贫创新,起步于沪郊大地。翻阅公司的大事记,近10年前,石践团队尝试“新农合”的“第三方管理”,开创“保险+医疗健康帮扶”的模式,在沪郊2个区先行试点,提高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医疗报销比例,缩小了城乡医疗保障差距,使贫困农民看得起病、看得了病。
只要在农村遇到“农”字号的共性难题,石践团队的“创新”动力就会发动起来。在上海农口,只要提到安信农保,上至农村干部,下至合作社的社员,都知道,“安信有办法”。比如,农户的农业生产老是陷入“贷款难、贷款贵”的怪圈,怎么办?安信农保想出了办法,开创“保险+金融信贷帮扶”新模式,推出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专门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业务。目前已为沪郊近4000家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贷款,达到上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的三分之二,累计金额达22亿元。
在全国的农产品产销领域,安信保险最有名的一项举措,就是推出了蔬菜价格保险,探索“保险+价格收入帮扶”的新模式,让蔬菜产销趋于均衡,在解决“菜贱伤农”这个“老大难”困局上走出了有效的一大步,确保贫困菜农持续增收。
2012年上海遭遇百年一遇的“海葵”台风,种植作物严重受损。石践与公司员工一起,赶在10天之内,将2.1亿元农业保险赔款交到受损农户的手中,有效帮助了受灾农户迅速恢复生产。
“安信扶贫”模式已开始走向全国,在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实施“精准金融与产业扶贫”。在云南,石践团队翻山越岭、趟泥泞、入土房,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以此来稳定农民收入,平衡锁定市场风险。在上海结对帮扶的普洱市,宁洱县目前已进行了咖啡价格保险试点,覆盖全县种植咖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收购价格的托底。“有了农保,我们就有依靠了”,一名种植贫困户说。
石践在农保帮扶创新上有一个“三阶梯”论:通过农产品价格收入保险,让农民收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之上,形成扶贫攻坚的第一级阶梯;通过“新农合”的第三方管理,最大程度抵御返贫风险,形成扶贫攻坚的第二级阶梯;通过金融平台建设,帮助贫困农民扩大再生产,形成扶贫攻坚的第三级阶梯。
今年,在广西的蔗糖生产基地,石践团队又在寻找“安信模式”的实践土壤。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