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福建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脱贫攻坚必须先去脑中“穷根”

2016年10月31日 10:16   来源:新华网   黄鹏飞

  新华社福州10月29日电(记者黄鹏飞)走进蓉中村,一路上往来的汽车川流不息,村道两侧崭新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自豪地向客人们介绍着村里的新变化。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曾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村。改革开放以来,蓉中村坚持实施“工业兴村”,大力提高村民收入,逐渐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并“输出经验”带动甘肃、宁夏等多地农村扶贫建设。

  2014年10月,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首期“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在蓉中村正式启动,来自甘肃、宁夏、福建等地贫困村的学员在蓉中培训基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致富培训。

  “蓉中村不靠山、不靠海、没有资源,我们能教给别人什么?只有创业致富的精神。”每次开班演讲,李振生都会提起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口号,他激昂振奋的演讲总能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李振生说,蓉中村也曾是一个“烂摊子”——全村2700人,仅有一平方公里土地,人多地少,村财很少。而如今,蓉中村工农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0元,村财年收入到达了数百万元。

  “脱贫致富,起步时可以靠外界‘输血’,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身‘造血’。”李振生说。借力城乡统筹共建政策,引入电力公司、农业银行等20余家共建单位财力和技术,并自主创办和发展莱克石化、蓉中工艺厂等10多家村级企业,蓉中村多年来以“工业兴村”成功走出了“造血发展”的脱贫路。

  作为“明星村”带头人,李振生从2012年起获邀指导帮扶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和福建省宁德市下党村等国家级贫困村脱贫致富。带着一支由10余名村党委成员、企业家、退休公务员等组成的扶贫志愿者团队,李振生马不停蹄展开“千里扶贫”。

  “走到大山里,才真正知道贫困地区生活的艰难。”亲眼见证西部山区的干旱、偏僻和贫瘠,李振生和志愿者们更加意识到了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千难万难,最难的还是改变思想。”走访了近20个贫困村,蓉中培训基地策划执行总监陈金顺说,“因为长期落后和信息闭塞,许多贫困村领导班子观念滞后,村民存在‘等、靠、要’心态,死守着一亩三分地等发展。”

  帮助规划道路建设、联系企业推广产销合作、带领青年村民学习创业技能……每年来回十几趟,李振生等人并未申请政府的大额扶贫资金,而是决心带动贫困村自身实现转型,李振生说:“暂时的补贴改变不了贫困本质,扶贫攻坚必须先去脑中的‘穷根’。”

  经过2年的考察和探索,2014年起,李振生团队开始创新“1+11”扶贫培训模式,针对甘肃、宁夏、福建等地贫困村农户实施精准创业帮扶。经过筛选推荐,来自各地的青年农户、干部集中于蓉中培训基地接受1个月技能培训,毕业后陆续返乡开展创业实践,而蓉中培训基地则跟进为参训学员进行11个月的全方位跟踪、帮扶和指导,确保返乡创业计划得到落地、发展。

  2年多来,来自闽、甘、宁三省区48个贫困县和蓉中培训基地开展了合作培训,共培训500个扶贫创业导师和近千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参训学员创业率达到50.6%,有力地加快了受益贫困村的脱贫步伐。

  通过多年来的精准创业帮扶努力,李振生等人在闽、甘、宁三省区重点贫困乡村吹响了返乡创业的号角,为各地改变山区“空心村”“空壳村”“留守村”难题提供了直接助力。今年10月,李振生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原来的贫困村里现在也有了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工厂都建起来了,村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李振生说,看见昔日贫困村的日子起了变化,自己的努力便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