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山之困——直击中国扶贫“大迁徙”(上)

2016年10月25日 13:39   来源:新华社   刘续

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假如能够浓缩时空来俯瞰人类行踪,人们会看到一条又一条指向大山深处的迁徙路线。千百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躲避战乱或饥荒逃进深山。

  而今,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又在发生——为了摆脱贫困,人们或雀跃或迟疑地走出大山。

  根据“十三五”规划,自2016年至2020年,约1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从数量上看,这次搬迁的人口约为三峡工程移民的7.75倍;从时间上看,三峡移民安置用了近17年,而这次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规划,只有5年。仅贵州一省,就有7600多个50户以下的极贫村寨将从地图上“消失”。

  近日,新华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秦巴山区、大凉山地区、乌蒙山区等地,近距离了解贫困人群的迁出地、安置地的情况,见证并记录下这场古今罕见的史诗般的大变迁。

 

 

地处深山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六村(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贵州毕节市黔西县绿化乡的留守儿童李淑银和外出打工的父亲视频聊天后哭泣(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六村,由于山大沟深、道路狭窄崎岖,村里的农户几乎每家养头骡,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保障(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六村,村内道路底部用木桩支撑(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六村,由于山大沟深、道路狭窄崎岖,村里的农户几乎每家养头骡,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保障(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六村,由于山大沟深、道路狭窄崎岖,村里的农户几乎每家养头骡,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保障(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现场(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