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海南举全省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2016年10月24日 08:04   来源:海南日报   

  ■ 本报记者 杜颖

  “大家早上好,你们是想听我用海南话还是普通话讲课?”“海南话!”2016年10月12日,海口市美兰区农民就业培训基地的多功能教室里,来自大致坡镇的128名贫困户学员齐声回答。美兰区精准扶贫种养技术培训班一开课,讲授瓜菜种植技术的农技专家吴学波“接地气”的开场白得到了学员的热烈回应。

  各市县里,一处处农民学校开课了……

  “智力”下乡的形式之多,挂牌的农民学校还只是其中一处。龙眼树下的头脑风暴、万亩田洋边上的鼓励打气、培训夜校里的互动笔记,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不但送资金、送物力,更在送技术、送点子!

  一幕幕围绕扶贫而展开的智力帮扶遍布全省,形式多样,因地施策,穷村贫乡脱贫“造血”的内生力逐步增强。

  扶贫先扶“智”与“志”

  “党和政府帮扶支持大家是宗旨和职责所在,但脱贫致富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父老乡亲们勤劳的双手和不断提高的素质与见识。”省委书记罗保铭近日在市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次反复强调,相比内地而言,海南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不差,贫困的根子在教育,扶贫要注重扶智力、扶志气,转变观念,勤劳致富。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40余万人的脱贫任务,无疑是攻坚的“硬骨头”。

  “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认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叮嘱在耳。

  从传统意义上讲,扶贫是一个老话题,送钱送物的“保姆式扶贫”,再多也会坐吃山空,难管长久。只有帮思想、理思路、找出路,充分激发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斗志和决心,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可内生出穷且益坚的源源动力。

  我省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立下致富的志向。人穷志不穷,有了志气,就会有信心,就会有干劲。

  从城市到乡村,从干部到农民,一场场有关脱贫的技术课、培训课火热开展起来。扶智的涵义有二:一方面加大对扶贫系统人员的培训,包括村镇负责人和驻村第一书记,以及重点落实扶贫工作的干部;另一方面就是在扶贫中主抓教育引导,帮助农民彻底转变观念、革除陋习,抛弃“宁可受穷,不愿受累”的落后观念。

  干部下沉一线“送智”

  实践胜于雄辩。对于屯昌县良史村的贫困户们来说,龙眼树下的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吸取着“养分”。

  “下面有请兴邦农业公司的莫丽娟老师教大家怎么养山鸡。”用海南话主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课的屯昌县屯城镇镇长王绥文,一番风趣的开场白逗乐了现场75户贫困户。

  莫丽娟是兴邦农业公司的负责人,早期在深圳打拼,5年前回琼养山鸡,生意越做越大,产品远销粤港地区。在屯昌,公司已帮助贫困户盖起了300多个鸡舍,年内将建成800个,明年数量则翻倍。

  政府与企业联手,派出优秀干部和企业技术负责人为贫困户“送智”,全程用海南话解疑答惑,跟农民贴得更近了。屯昌县辖8个镇的贫困村,几乎都留下了干部和技术负责人授课的足迹。有了他们的支撑,山鸡养殖规模明年将达300万只左右,成为屯昌产业扶贫的重要带动力。

  何止是屯昌,在澄迈、定安、海口、临高、乐东多地,处处都有干部和参与扶贫的企业技术负责人的身影。

  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塔丰村背倚一座墨绿色的小山,塔丰村第一书记邓章扬一早就颠簸在下乡的小道上,抱着装满文件的袋子与志仲镇副镇长杨勤良、塔丰村委会的多名村干部,就“蘑菇种植”扶贫项目对农民开展辅导。借助省社科联的资源平台,邓章扬还请来了福建古田食用菌研究所蘑菇种植专家杨千登,引来“外智”为农民解渴。

  “过去扶贫更多是注重‘输血’,现在除了输血,更要注重原地‘造血’,强化项目脱贫能给村民带来持续的效益。”邓章扬说,从经济扶贫到引进项目,让村民加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脱贫。

  引智成为“金钥匙”

  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借助帮扶“东风”,我省多地农民改变贫穷现状,携手实现了致富的例子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澄迈文儒镇文丰村委会大陆园村小伙王天,如今做起了沉香生意,谁能想到此前他还是名贫困户。今年6月成立的澄迈文儒大陆园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就是包括王天在内的5户贫困农民。沉香种植加工园区在政府帮扶下落成,王天最先学会沉香加工技术,很快,他成了合作社负责人。文丰村党支部书记王世雷说,过去守着金饽饽还受穷,现在政府下大力气帮扶,为贫困户实打实地送来技术,真正帮助老百姓实现脱贫。

  在定安,龙湖镇桐树村43岁的村民陈标每天在羊舍忙碌着。他既是天堂山黑山羊饲养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又是打工者。陈标的“股本”就是16只种羊,单凭这一项,年终就能得到8000元分红,卖出去的羊还可以与合作社五五分成,每月还能领到2000元工钱。政府扶贫送智,送来了过去贫困户想都不敢想的“赚钱产业”,贫困户还可以联手壮大,再吸引新的贫困户入股,实施滚动式发展,最终一起甩掉贫困帽子。

  ……

  有的贫困户通过农林科技部门的帮扶,学习农业养殖、种植技术,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有的贫困户在鼓励中加以学习,不断地寻找机会,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生动的实践再次证明,只要贫困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脱贫”,愿意苦干实干,致富之路并不遥远。

  (本报海口10月23日讯)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