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张丕恩:用心照亮村民的脱贫路

2016年10月21日 10:12   来源:人民网   

  “再过一个月,这满山翠绿的枫树叶就要全变红了!”小车行驶在弯弯的盘山路上,“算起来整一年了!去年就是这个时候,我驻村当了第一书记。”坐在前排的张丕恩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山林,声音洪亮。

  部队出身的张丕恩,转业后在河南省洛阳市卫生系统工作,刚在市妇儿保健中心工作没多久,便接受组织任命,到河南洛阳市汝阳县靳村乡杨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杨坪村位于洛阳市汝阳县西南部,地处伏牛山腹地。驾车从洛阳市出发,下了高速,再翻绕过几个山头的盘山路,驶过隧道和小河桥,需要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这里,被当地人誉为“贫困县的边远地区”。

  刚到杨坪村,张丕恩就被当地的贫困现象惊住了:全村280户1050人,目前仍有74户261人位于贫困线以下。“咱先别说基础设施有没有保障,就吃、穿这两个‘不愁’,很多村民都做不到。”

  “即便咱是农村出来的,但毕竟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刚驻村就到这么贫困的地方,这‘第一书记’该怎么干?”张丕恩犯了难。

  量身定制 为每一贫困户制定精准脱贫方案

  “我们医院有个争先文化——‘争一保二不要三’,所有职工都在这个氛围里争先进。到了杨坪村我是第一书记,就必须争第一啊,要干就干到最好!”张丕恩说。

  第一书记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脱贫帮扶工作怎么开展?——先摸清群众贫困的原因。整理好工作思路之后,张丕恩便立刻进入了第一书记的角色。

  每天早晨起来,张丕恩便提着他的蓝色帆布包,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每周驻村工作至少五天,几个月下来,走遍了全村280户人家,走访笔记密密麻麻记了两大本,每家每户的扶贫档案整整齐齐摆满了一书架。

  “跟群众打交道是有诀窍的。”张丕恩眨了眨眼睛:“说句大白话,农村人就怕你嫌弃。到人家里别怕脏别怕累,看到活干一下,看到困难帮一把,群众把你当一家人,自然就跟你有说不完的话。”

  杨坪村东岭组村民郭敏,是张丕恩今天要走访的对象。刚拐进院子,一家人便都闻声迎了出来,“张书记你来啦!”

  “来来来,郭敏,看看你养的猪咋样”,张丕恩来到猪舍旁,“呦,喂的不错啊,长这么大啦!”

  郭敏家也是村里贫困户,家里3口人,去年人均收入2300元左右,是张丕恩的重点帮扶对象。今年年初,张丕恩协调医院,借款为郭敏家采购了一头母猪,三头肉猪。“年底这几头肉猪出栏,按目前市场价来出售,全家就有至少8000元收入,基本可以实现脱贫目标。”

  “这几头猪好好养,缺饲料钱再来找我!”临走时,张丕恩拉着郭敏的手一再交代。

  “每家每户情况都不一样”,走在村路上,张丕恩向记者介绍。有的愿意养殖,张丕恩协调扶持单位为他们购置牛羊猪等家畜;有的愿意种植,张丕恩带领他们学习香菇、桔梗等种植技术;有的愿意外出打工,张丕恩给介绍外地用工企业。

  “村民看到脱贫希望,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边走边跟村民打招呼,张丕恩满脸笑意。

  因地制宜 为扶贫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定点扶持还不够,拉动乡村产业发展才是脱贫的长久之计。张丕恩盯上了县里引进的重点农业项目——洛阳佳嘉乐香菇大棚种植。

  杨坪村地处深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香菇、柿子、桔梗等经济作物的条件。今年年初,乡领导陪同洛阳佳嘉乐公司来村里考察,便立即确定将该种植项目引进杨坪村。

  “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进行大棚种植,企业再雇佣村民做工。用人企业已经保证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工资,这样既有利于产业发展,又带动脱贫,多好的事啊!”张丕恩向记者介绍。

  可是好事多磨,土地流转、坟地征迁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张丕恩便召集村民开会,又挨家挨户解释政策,终于做通了每一位村民的工作。“如果年底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杨坪村可以三十年不愁吃喝!”张丕恩提高了音量。

  “再穷不能穷教育。”杨坪村小学的改造工程也是张丕恩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每周他都要到工地上来看看改建进度。

  杨坪村小学是村里唯一一所小学,有一至五年级七个班,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孩子来这里读书。今年3月,张丕恩多方奔走不断努力,为杨坪村小学申请到近160万元教育资金,用于器材购置和校舍改造。

  “学校后面这块地,马上划到学校范围内,用于教职工宿舍建设。这一片要起一栋新教学楼,还有操场和各种体育设备”,张丕恩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将来,孩子们再也不用跑几公里去邻村上五、六年级了。”

  走在村组新修的水泥路上,张丕恩向记者介绍,“我们刚通过县里解决了修路资金40万元,这路还可以继续修下去,将来要做到家家门口通水泥路!”

  “王茅帅院长也刚刚点了头,我们医院将拿出费用为这条村路购置路灯。”张丕恩抬起头,望向路的远方。

  他心里清楚,脚下这修的路,是村民的脱贫路,这路灯点亮的,是村民新生活的希望。 (常力元 霍亚平)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