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 马伟瀛 修江敏
成果展里看攻坚
不忘初心绘蓝图,精准脱贫攻坚战。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2016年青岛市脱贫攻坚成果展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
“心系群众情 冷暖挂心上”“织牢民生网,福祉百姓享”“先富帮后富,大爱谱华章”……展览聚焦青岛市贯彻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通过8个主题、51个展板和146幅图片,以及反映平度、莱西和胶州等地脱贫攻坚成果的宣传片,展示出了今年青岛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及为促进贫困人口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收入全面提升等方面所开展的重点工作,同时也透露了未来青岛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对贫困群众是否有感情,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有党性的‘试金石’。”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李群强调,要带着感情抓扶贫,把扶贫工作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将贫困群众当作亲人,真心融入贫困家庭,真情为了困难群众,一心一意帮困难群众甩掉“穷帽子”。
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数据对比图,形象地展现了青岛市精准扶贫的成果,以及其中蕴含着的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挂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责任与担当。
2014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青岛全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省定贫困村200个,农村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插花式分布在85个镇(街)、4330个村,贫困发生率为1.2%;同时,青岛市又确定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10个经济薄弱镇,一并纳入脱贫攻坚对象,组织7000多名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帮扶。
经过2014、2015两年的脱贫退出、核查排除、识别新增,到今年7月,青岛全市共有贫困人口7710户、17874人。
授人以渔谋长远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中,送钱送物只是基本的“输血”之举,青岛市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扶持力度,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开发式脱贫和兜底式脱贫并举,对贫困户实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式的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青岛市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
做强特色农业扶贫,依托玫瑰小镇、蓝莓小镇等20多个特色小镇,带动154个贫困(薄弱)村。今年新上187个特色种养业项目,带动贫困户692户、贫困人口1835人。
推广光伏扶贫,全市有87个村新上光伏扶贫项目。即墨市27个贫困村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每年村集体可稳定收入10万元—12万元。
抓好农村旅游扶贫,全市已有樱桃节、蓝莓节、葡萄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80余个,形成了乡村旅游“一日游”线路26条,34个贫困(薄弱)村新上观光农业项目,带动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329人。
鼓励农业企业扶贫,全市有农业规模企业2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100多家,通过吸纳就业、土地入股、集体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薄弱)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有76个贫困(薄弱)村、1340个贫困户纳入合作社。
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意见》,并将脱贫攻坚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根据计划,到今年年底,青岛市将实现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底,21个省定贫困村和48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
“1+N”政策体系脱贫攻坚
10月17日,由青岛市妇联、市扶贫办、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巾帼扶贫“温暖行”文艺巡演活动在莱西启动。活动以“文艺大篷车”的形式,在全市农村“妇女之家”进行15场演出。启动仪式现场,向10名春蕾女童发放了资助金,市新华书店还向贫困妇女赠送了种植、养殖等方面书籍。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青岛市妇联在全市实施了“巾帼脱贫行动”,用真心、倾真情、促合力,号召贫困妇女立志脱贫、能力脱贫、创业脱贫、巧手脱贫、互助脱贫、健康脱贫、爱心脱贫,共为10434名贫困妇女建档立卡,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募集近200万元资金开展困难帮扶活动,带动贫困妇女走上了脱贫发家奔小康的致富路。
汇聚政策合力,青岛市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有目标任务、有政策措施、有责任分工、有完成时限、有评估验收的“五有”要求,编制了《青岛市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分为财政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扶贫、民政扶贫和水利扶贫等27个专项,涉及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27个单位和部门,形成了青岛市“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创新党建帮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青岛市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驻村帮扶,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聚焦重点难点,为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经过10次调整,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5640元,居我省城市首位。整合卫计、人社、民政等多部门政策资源,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模式,将已参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统筹社会救助,着眼“既能扶真贫、又不养懒汉”,将兜底保障与就业扶贫相结合,年底前,青岛市将开发扶贫爱心公益岗位3000个,定向用于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市南区等4个经济强区与10个经济薄弱镇结对帮扶,每年分别给予不少于2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市南区、崂山区分别出资1000万元,帮扶平度市的6个薄弱镇。市委统战部组织全市民营企业、工商联会员开展“千企帮村”等“六大行动”,结对帮扶25个村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