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发展学前教育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6年10月12日 09:48   来源:甘肃日报   万吉彦

  发展学前教育,给贫困地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起点,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尤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职责

  “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幼儿教育薄弱的状况,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今年开始,我省对58个贫困县的6.5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3年在园幼儿,在之前免除幼儿园保教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补助1000元。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贫困代际传递有着复杂多样的成因,而学前教育的落后则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环节和因素。

  学前教育是“根”的教育。陶行知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孩子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尽管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但在农村尤其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恰恰成为教育最短的一块板。很多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设施和人才都相当奇缺,学前教育的意识也不到位。不少留守、贫困及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无法得到父母的及时照顾,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仅能维持温饱,学前教育基本无从谈起。

  据统计,2011年,全省仅有幼儿园2457所,教职工2.23万人,在园幼儿43.21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为42%。在贫困地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不足10%,最低的县不到4%。当城市的孩子在为上哪一家幼儿园烦恼的时候,贫困地区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幼儿园为何物;当城市的孩子为各种兴趣班忙碌的时候,贫困地区的孩子甚至在田间地头忙农活。贫困地区幼儿无法享受学前教育,和发达富裕地区的幼儿比起来,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未来的人生很可能是对祖辈父辈苦难人生的简单重复,贫穷成为循环往复的无法打破的怪圈。

  学前教育为儿童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发展学前教育,给贫困地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起点,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重要的手段,也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尤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省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学前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证学前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学前教育,仅2015年省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经费就达17.28亿元,全省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部覆盖。2016年,进一步向下延伸,在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依托小学改扩建幼儿园。在幼儿园建设上,我省特别注重农村幼儿园师资配备,不仅通过地方行政人员的招录途径,并通过全省特养计划解决幼儿师资,同时把一批农村小学富余的转岗教师派到幼儿园。这些措施为贫困地区孩子走出贫困循环圈带来确确实实的希望。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提供了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但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如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和质量不高、农村幼教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优秀教师缺失等。这些问题中,关键的还在于政府和家长思想重视不够。因为学前教育没有分数标尺的衡量,没有升级、升学的压力,各级政府的投入不够,农村学生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学校能看好孩子,就没别的要求了。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继续为“平等的起点”创造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化,补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经济落后和特困地区倾斜。

  “穷省不但要办大教育、优教育、强教育,而且要办富教育”,让贫困地区儿童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这不仅直接关系千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现状。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