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量体裁衣 帮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2016年10月10日 15:07   来源:重庆日报   

黄木银(中)在查看蔬菜基地情况。通讯员 廖天配 摄

  “黄队长,你今天又下村来了,我在种豌豆,过两个月卖豌豆尖,你看怎么样?”近日,奉节县夔门街道桥湾村四组村民张道保一边给豌豆窝子浇水,一边跟下村的县妇联驻村工作队队长黄木银打招呼。

  黄木银自从去年成为县妇联驻桥湾村工作队队长以后,他为贫困户量体裁衣,帮助他们依次摘掉了“贫困帽”,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因户施策拔“穷根”

  桥湾村距离奉节县城只有15公里,但因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且没有主导产业,村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2014年底,摸底调查时,村里统计、核定出39户、115名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也各异。

  今年42岁的张道保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体力活,妻子李自英自2007年起患重病后,也不能干重体力活,女儿张容才读小学5年级,一家人既无劳力,又有负担,成为贫困户之一。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黄木银为张道保想了办法:“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长期治疗,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确定病级,再进行治疗。”他帮助张道保寻找医生进行看护,配上药品进行慢慢治疗。而张道保的妻子李自英也在黄木银的协调下,免费到重庆友谊医院进行治疗,并配备了专门医生,实行定点帮扶。

  此外,黄木银还将张道保一家人的情况上报到奉节县扶贫办,为其整户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行有效保障。在多方的帮扶下,张道保家的困难逐步得到解决。

  桥湾村一社村民王祖里是D级危房户,摇摇欲坠的房屋是一家人最大的心病。黄木银得知后,为其申请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一家人总共获得6.1万元建房补贴,再加上一点自筹资金,筹齐了购房费用。今年王祖里一家已经搬进了新家,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村民柳荣江是个残疾人,一家人生活很拮据。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黄木银首先为其办理了低保和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同时联系了对接帮扶医生,再加上残疾补贴,一家人的生活大为改观。

  ……

  就这样,按照分类分层次、轻重缓急、量体裁衣、逐个消化等方式,黄木银用一年多时间对39户、115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精准帮扶,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元出头增长到了5000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贫困户要对症下药,贫困村同样如此。

  桥湾村的贫困病因在于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基础设施落后,距离县城虽然近,但内外都不通,“近”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实际价值。

  去年至今,桥湾村总计投入近700万元扶贫资金,其中约2/3用于道路改扩建,先后整改、硬化12.6公里通社公路,田间道3000米,打通了社与社连通的“毛细血管”。同时,安装水管1万米,自来水管道3500米,新建休闲广场250平方米,发展脐橙示范片300亩,使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的增强。

  贫困户王祖理是受益者。往年,由于交通不便,他家养的猪要想卖出去还得请人牵出去。一趟下来,除去人工赚不了多少钱。去年底,路通了,他卖了3头猪,一下收入3000多元。今年,他又养了5头,一年仅养猪收入预计可达6000元。

  村民宋仕友也是如此。“过去,家里的脐橙卖出去要靠肩挑背托,一路颠簸都不新鲜了,而今,通了水泥路,直接就运到了贩子手里,扁担早就放到墙角不用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持续帮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通过帮扶,桥湾村的产业立起来了,道路通了,不少农房也焕然一新,贫困面貌大有改观,但黄木银却不敢放松扶贫这根弦。“眼下的脱贫,基础还不牢靠,还有很多致贫返贫的因素没有消除,因此对他们的帮扶不会改变,还要扶上马再送一程。”黄木银说,今后几年将计划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继续鼓励桥湾村村民利用区域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实现“短、平、快、稳”的增收。

  二是做好脐橙的改良。目前,已经引进新品种,对当地产量低的脐橙进行嫁接,并邀请专家对该村的土壤进行分析,寻找产量高、品质好、能致富的产业进行发展。

  三是定期走访,防止出现因病、因灾、缺水、缺劳动力、缺资金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返贫。

  “我们还将建立扶贫资金配股分红机制,让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推动市场主体和贫困农户双赢,提高扶贫开发成效。”黄木银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