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洒向贫困户的缕缕阳光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池尔敏 摄
9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对我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一次检阅。副省长李红表示,自“十二五”以来,全省扶贫开发对象从140万人减少到45.2万人,但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疾病——致贫的首因
省人大代表李国平特别关注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因病致贫问题。通过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他觉得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贫困户脱贫的意义重大:“这类对象只要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他们就可以通过发展生产或外出务工做到脱贫。”
钟荣贵家住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顺昌县,他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耽误了不少赚钱的活,而家里赖以糊口的杉木山也被他卖了一块用以筹措医疗费。“几次手术及巩固性化疗后,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了,现在就靠我上山拔些草药给她吃。要是医疗救助能多一些,就能再继续接受正规的治疗。”
家住福州福湾安置房的居民郑炎秋,和小钟有着相似的期盼。“检查费一次要1000多元,我不想再治了。”无儿无女的低保户郑炎秋,原先从事街道安排的一份工作,还是街道的义务消防员。去年
查出肝癌后,老人再也无力务工。“医生找家属谈了好几次,说现在治疗还有机会,不要错过时机。最后是我的5个弟弟妹妹,坚持一定要让我住院。”他说,“去年手术4次,统筹基金付了近20万元手术费用,自费也掏了4万多元。这些钱全是弟弟妹妹帮我分摊掉。”今年,郑炎秋再也不肯去医院了。“弟妹们都退休了,最小的弟弟都60多岁了,退休金也仅够生活,我不想拖累他们。”
像钟荣贵、郑炎秋这样的家庭,在全省还有6万多户,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左右。因病致贫被省政府确认为位居首位的致贫因素。不仅如此,在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进行的扶贫开发调研中,基层反映,收入处于贫困线稍高地带的农户,抵御疾病风险和变故的能力比较弱,返贫因素依然存在。
医疗救助——对症治贫
找准穷根,才有望因人施策。
省政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下达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实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同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各地也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
以福州市为例,根据新出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办法》,郑炎秋将得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额资助;享有特殊门诊和住院救助,在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按70%给予救助(封顶2万元);以上救助后,个人自付仍有困难,老人还可申请重特大疾病救助,如果符合条件,该项救助的总额最高可达10万元。
由于各地财力不同,省人大代表李国平于年初向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第1451号建议,要求加大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户医疗救助补助的力度。省政府认真办理了代表建议。钟荣贵家所在的顺昌县由此得到了省级财政更多的支持——目前省级财政在安排医疗救助资金时,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补助达到了80%。为更好地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问题,顺昌县财政也挤出专款140余万元,为全县贫困户购买“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为贫困户的住院医疗费用兜底,即在扣除新农合报销和医疗救助之后的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可100%以保险金的给付办法给付,最高可达3万元。
综合施策——脱贫措施叠加助力
因病致贫的家庭,不仅要长期支出医疗费用,还可能同时存在缺少劳动力、因病致残、无房紧房危房、农业受灾减产等问题,各种因素叠加,使这些家庭的脱贫之路尤为艰辛。
让最困难的群众摆脱贫困,是事关小康社会如期全面建成,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任务。省人大代表李国平建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清在审议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农村因病返贫的重要“病因”之一是饮用水质量不过关,要继续标本兼治,抓好饮水安全工程。
引导贫困户从事力所能及的农产品种养、电商等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也是脱贫的治本之策。南安市乐峰镇炉星村的黄景良,因遗传病导致家里两代男丁行走不便,近年他在家从事手工编织鞋面,赚取每双5-8元不等的工钱补贴家用;同村患有严重癫痫的黄德明则在政府和商会的帮助下,从事鸡鸭养殖。“有事做,肯做事,就有希望脱贫”。炉星村村支书黄波兴说。
异地搬迁,则让身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地区的贫困户有了更多致富的可能。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建议差别化解决搬迁后续发展问题,充分考虑搬迁户失地、远耕、生活成本等具体情况。省政府表示,会将搬迁安置与小城镇发展、工业园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统筹考虑。
还有一些群众,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实现脱贫。对此,我省实行应保尽保的低保兜底政策,目前69.6万没有劳动能力者已纳入低保。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