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才
大学生小刘因“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申请助学金时遭到学校拒绝,其实不止是小刘一人,还有一些同学和小刘一样,因使用笔记本电脑而与“贫困生”资格“擦肩而过”。
客观上说,该校这样做也是在“照章”办事,9年前(2007年)推行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明确,“购买或长期租用电脑(特殊专业除外)的……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说当初电脑属于一种“奢侈品”,那么现在电脑已经成了“普及品”。再说,如今电脑不过是“高级文具”、是必需品,怎么还能让电脑成为贫困生申请助学金“拦路虎”?
抛开这一层还应该看到,使用电脑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其家庭不贫困。“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当代政府的情怀,同样地也是为人父母的情怀。大多父母无论家庭再贫困,也不舍让自己的孩子受逼仄,何况面对的是大学生,身为父母就更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带着“穷样”生活在大学校园,尽力而为让别人拥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能拥有,哪怕劣质一些。就拿小刘而言,电脑仅两千多元,手机不到一千块,或正是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形。
退一步说,《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虽然针对的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申请条件中均有五项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等同等重要的申请条件。单从有电脑一条就否决申请资格也是说不过去的。
作为现代大学样园里的学生,有没有电脑与贫困与否并无必然关联。在电脑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无电脑”作为贫困与否的分水岭,作为能否申请奖学金的“硬杠杠”,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贫困学生的限制,以为贫困生就应该像乞丐一样破破烂烂,而不应该“赶潮流”,显然这是对贫困生的苛刻要求,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建立助学金制度,是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应当有充分的调查核实,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说话,避免“盲人摸象”的感性,以偏概全的质疑眼光和僵化的评价思维。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简单把“有无电脑”作为是否有资格申请助学金的衡量标尺。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