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7.3米,这是牯牛山的海拔高度,也是这座山中箐口村的贫困“深度”——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至今没能脱去“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人穷志不短,箐口村人在该村村支书、主任冯兴能的带领下,因地制宜,以高山旅游、生态农业、劳务输出等7个一批为增收目标,建立起励精图治的“脱贫账本”。
只长石头的大山
箐口村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距离东川城区尽管只有20余公里,但汽车在出城后不久,就一直沿山高坡陡的牯牛山蜿蜒而行,沿途除了只长石头不长粮果的大山外,就是怒吼的山风。箐口村地理环境可想而知。
据冯兴能介绍,箐口村地处牯牛山中,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94户、1500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业,以及养殖业。由于山高坡陡,人多地少,整村缺水,信息闭塞等原因,至今依然保持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遵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这种单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致使箐口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至今仍没有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生于箐口村、长于牯牛山下的冯兴能对家乡有着太多的眷恋,面对箐口村的贫困境况,他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2007年4月,在外打拼颇有收获的他决定返乡再创业,回报桑梓,并参加了箐口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当选为主任。随即,他带领村民发展红豆杉、果蔬种植等,几年后,该村经济总收入从2007年的35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多万元,新修通村、通组公路20公里,解决了6个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
小获成功的冯兴能没有止步。2010年,在该村两委换届中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岗”意味着更大的责任,特别是在贫困帽子尚未摘去的当下,预示着他还需付出更多。
旅游业带来发展活力
正因贫困这顶帽子,激发了箐口人的斗志,也增强了冯兴能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箐口村认真总结经验,学习先进地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出了以高山旅游、现代农业种植、生态环境治理、劳务输出等为主的“七个一批”增收目标,其中,以高山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产业脱贫为重点,建立“脱贫账本”。
“气势磅礴的牯牛山,是箐口村发家致富的一大资源。”冯兴能说,牯牛山汇聚了高山草甸、杜鹃花海、冰瀑冰原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驼峰航线、汪家箐等一批具有厚重人文历史的旅游线路。2010年后,箐口村在东川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拓展旅游业,并建成紫霞宫、送子殿、老子骑牛、30公里游客步道、30公里给水管道、20公里景区公路、3个观景平台,以及1000余亩红豆杉生态观光园,成功申报汪家箐石板房农耕文化为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目前,随着游客量的逐渐增多,旅游业为箐口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未来将依托现有资源,保护与开发,力争将箐口村打造成为文化、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观光经济区。”冯兴能说,目前,箐口村正在推进游客中心建设、仙人洞恢复重建、白龙洞景点开发等一系列工程。
农业壮大“钱袋子”
如果说旅游业是箐口村脱贫的“助力器”,那现代农业种植将是该村发展的“驱动器”。
冯兴能表示,我们将改变原有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利用2000亩可种植土地,全面种植“红色之爱”苹果、车厘子、樱桃等。
“5年内,我们村人均收入将超过万元。”冯兴能向记者算了一下“脱贫小账”。仅以“红色之爱”苹果为例,目前这一项目涉及箐口村100多户、500余人。为了发展该种植项目,冯兴能承包了上述农户500亩土地,每亩租金500元;农户再加上每月在苹果基地等项目的打工收入2000元左右,仅此项收入就达到2.4—2.9万元。明年起“红色之爱”苹果将开花挂果,按每亩70棵,一棵树产20公斤(100元/公斤),收入2000元,亩产1.4万元,五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值将更高。
“红色之爱”苹果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水果,该果红皮红心,果肉为纯红色,口感清甜,香味浓郁。目前国内仅山东等地有种植,市场上该苹果每市斤售价高达350元。2013年,箐口村从山东引种种植了500亩。
除苹果外,冯兴能还带领箐口村村民充分利用荒山,种植花椒3000余亩,今年已完成种植面积1000 亩。利用7000 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赤芍、白芨、重楼、油用牡丹、魔芋、香料植物等;利用可嫁接改良的20000株野生核桃树(现已改良5000株)、50000株野樱桃(已改良10000株)增加村民收入。“仅这些项目收入,人均年收入就将超过5万元。”冯兴能说,3000亩花椒有21万棵树,箐口村村民人均达140棵,一棵树按100元计,该项收入达1.4万元,再加上7000亩林地、野生水果改良后3.5—5万元的收入,箐口村在5年后的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7万元。
多途径挖掘“钱程”
在冯兴能看来,旅游和现代农业是箐口村脱贫致富的“双轮驱动器”,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伴侣”。但这还不是箐口村脱贫致富的全部,目前,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还大力实施劳务输出、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等脱贫工作。
据冯兴能介绍,箐口村现有16一60周岁劳动力990 人,患病及残疾172人,实有年龄劳动力人数818人,0一15 周岁人数234 人,60周岁以上213,其中外出务工人数129人,在家参与农业种植、景区建设务工200 余人,60 周岁以上参与务工人员50 余人,其余489 人从事家中种植业。
劳动力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箐口村将依托乡村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服务,景区务工和农业种植水果包装、销售、研发等务工方式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将以获得国家传统村落名号的汪家箐石板房为依托,新建房屋全部以“石”为主,统一风格,扩大石板房建筑群,与牯牛山景区形成一个相互融合发展的人文景观。
冯兴能信心满满地说,通过文化拉动旅游、旅游带动农业,5年内,箐口村一定能实现家家户户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成为昆明乃至全省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
记者廖兴阳报道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