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路 通讯员孟卫力、孙兵)日前,笔者从武强县政府获悉,今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武强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休闲旅游、金融资本、互联网、光伏等新兴产业相融合的“扶贫+”发展模式,实现扶贫开发精准化、扶贫效果最大化。
“扶贫+旅游”。该县紧紧围绕武强县“文化旅游基地”发展定位,依托武强年画、西洋乐器等特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周窝镇周窝村通过大力培育乐器手工艺品制作、餐饮住宿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音乐文化旅游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全村现有手工艺品门店16家,餐饮住宿门店55家,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该县把周窝村周边的22个村庄也囊括了进来,依托周窝音乐小镇,重点打造周窝音乐小镇艺术观光旅游片区,带动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扶贫+金融资本”。该县抢抓武强被列为国家农总行定点帮扶县等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贷款,并连续3年享受贷款基准利率补贴,鼓励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自我发展、创业创收。今年以来,累计为1200余户农户发放惠农贷款5500多万元,发展起养牛、养羊、种菜等多种增收产业。预计3年内,可再为3600户、1.2万贫困人口发放无担保贷款1.44亿元。
“扶贫+互联网”。该县以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商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加强与苏宁易购、浙江颐高集团等知名电商的对接合作,探索实施电商扶贫。目前,该县94个贫困村的村级服务店正在建设之中,年底前将形成覆盖全县238个村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并在贫困村全部建立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可带动360户、1200人稳定脱贫增收。
“扶贫+光伏”。该县谋划启动了总投资5亿元的协能新能源光伏扶贫、衡水阳光大地生态观光园两个重点项目,企业在发展蔬菜、菌类种植的同时,通过在顶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并网发电,发电规模达50兆瓦。按照省《2016年光伏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商业电站与扶贫电站配比建设,每10兆瓦需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0人,共可扶持贫困人口2000人,每人每年收益3000元以上,连续享受20年,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
“扶贫+技能培训”。该县农开扶贫办主动与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县职教中心、通达技校等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对接合作,对贫困群众进行汽车驾驶、种养殖等各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本领。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人均增收3万元左右。该县还将进一步扩大就业培训范围,力争3年内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200人,稳定就业1180人以上。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