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林月婵: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穿针引线 永做友好使者

记“闽宁协作的友好使者”林月婵
2016年09月14日 07:24   来源:经济日报   石 伟

  从1997年到2000年的10余年,她40多次往返于福建和宁夏之间,为的是把福建的资金和项目带给宁夏人民,将宁夏山区的子女带出大山。宁夏近年来实施的“井窖工程”“坡改梯”“移民吊庄建设”“希望小学”“吸纳宁夏劳务人员”等百余个协作项目中,都凝聚着她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摸底调研所获第一手翔实严谨资料的心血。她就是原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月婵。

  闽宁协作的火种传递者

  1996年9月份,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战略部署。同年10月份,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东西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林月婵被任命为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1997年初春,第一次到宁夏西海固考察的林月婵一行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那里的学生基本没有教室,老师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教学。孩子衣服上的补丁是打了又打,刺骨的寒风拍打着裸露在外的胳膊。农民冒着细雨排着长队,只为将筐里的土豆拿给县里唯一的企业收购……”看得越多,心里越不是滋味。林月婵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里的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

  西海固地区幅员辽阔,环境恶劣,人口稀疏。如何帮?怎样扶?在林月婵一行调研的基础上,福建省很快确定了帮扶方式、资金数额以及帮扶项目。林月婵说,福建当时财力不算雄厚,但仍然每年拿出1500万元作为闽宁专项资金。“我们决定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学校、坡改梯、吊庄(搬迁工程)、菌草等4个项目中。”在林月婵和同事们的推动下,这些项目相继落地并使当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能短。林月婵在和当地农民交谈中,发现山里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由于耕耘无获、致富无门而在家无所事事。她动起了让他们走出大山到沿海地区务工就业的念头。但在90年代的时候,要改变人们像大山一样执拗的观念并非易事。林月婵和同事们一方面走村串户逐户开导,一方面向福建企业介绍西海固群众的贫困,动员企业参与到改变宁夏贫困山区家庭面貌的事业之中。终于,在1997年3月份,西吉县93名女孩告别父母踏上了远赴福建的务工之路,成为宁夏山区第一批进入福建务工的女青年。两年后,这些从福建回来探亲的女青年出现在固原街头,她们落落大方地向小伙伴们讲述着3000公里之外的精彩世界。昔日见到生人连头都不敢抬的山村女娃,用勤劳的双手赚到了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钱。她们用这些钱为父母看病,帮助辍学的兄妹重返校园。如今,一批昔日的放羊娃成了公司高管和技术人员,还有一批带着先进的理念回乡走上创业道路,成为致富带头人。直到现在,这些年轻人依然对林月婵心怀深深的感念。如今,已有10多万宁夏劳务大军涌入福建,4万多人在福建稳定就业,成为无数家庭改变贫困面貌的重要途径。

  永做闽宁协作的友好使者

  在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的岗位上,林月婵一干就是10多年。许多阖家团圆的日子,她奔波在看望宁夏贫困群众的路上;无数个节假日,她在飞赴宁夏的旅途中。直到女儿生第二个孩子,退休后的林月婵终于有时间陪她坐月子了。她细心地为女儿熬汤,给小外孙换尿布。女儿哭着说:“妈妈,原来你是爱我的呀!”说起这些,林月婵禁不住潸然泪下。她说,这么些年了,家务一直是她爱人在打理,孩子也是他在照顾,我愧对这个家,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

  2007年,林月婵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因为在东西扶贫协作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林月婵“扶贫创新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多年聘请她为特别顾问。退休在家的林月婵心里始终牵挂着那片挚爱的土地。她说,至今还记得每当福建挂职干部期满回乡时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朴实的宁夏乡亲将大红花系在挂职干部身上,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湛蓝的天空和花朵的鲜艳相互映衬,黄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足迹。

  正是怀着对宁夏的这份深情,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座谈会和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期间,林月婵不顾年迈多病,腿脚不便,依然应邀到宁夏出席相关活动,赶赴山区看望贫困群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穿针引线,建言献策。她说,只要健康允许,我愿意永远做一名闽宁协作的友好使者。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