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忘初心奔小康——瑞金脱贫攻坚接力“新长征”
瑞金红井
9月8日,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村小组83岁的华崇祁来到离家不远的蛤蟆岭上,望着山脚下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心中充满自豪与幸福。
华崇祁是华屋村小组17棵“信念树”栽种者之一的后代。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华崇祁的父亲华钦材与村里16位青年男子来到蛤蟆岭上,每人栽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再一起回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82年过去了,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长成参天大树,17位青年男子至今未归。华崇祁等当地人把17棵松树视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信念树”,瑞金市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将其精神作为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动力。
红色的传承
就在4年前,华屋村小组是当地典型的贫穷落后村,全村119户中就有59户贫困家庭,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贫困程度之深令人痛心。
2012年6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吹响了振兴发展的号角,犹如一阵春风送暖华屋。
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平整土地、统一施工建设、统一分配住房,华屋村小组建成66套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新楼房。2014年春节前后,华屋村民陆续迁入新房。同时,华屋村小组按照“保留一部分、拆除一部分、全部统一安置”的思路,对原有土坯房进行修缮,利用17棵烈士“信念树”等多处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建起长达5公里的“红军长征体验游”游步道,还开发了油茶林观光带、蔬菜产业基地等,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
如今,华屋村小组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养蜜蜂”的产业发展格局,还设立了农村e邮服务站点,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大多数村民还清了建设新房的欠款,59户贫困家庭中,已有41户脱贫致富。种植5亩大棚蔬菜的脱贫光荣户华水林高兴地说:“是党和政府带领我们走出了贫穷,过上了好生活。不忘初心,坚守红色传承,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透过华屋村小组的变化,华崇祁已感受到瑞金蝶变的势能。
不忘的初心
80多年前,丈夫长征出发时说:“革命胜利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的!”为了这句话,军嫂陈发姑守望了75年。临终前,她还在向来人打听:“我家吉熏有什么消息?”
动人的故事在传唱,红色的精神激人奋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瑞金市发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争当“红色传人”,再启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老红军后代、瑞金市工业局副局长邹海洋连续5年主动担起云石山乡回垅村“连心”扶贫工作队队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责任,在他的帮助下,回垅村46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富民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老红军后代、曾在瑞金市财政局工作的刘涛,不忘初心,带领山区群众发展油茶产业,采取多种种植模式,主动让利群众,带领5000多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邹海洋和刘涛只是瑞金市脱贫攻坚战中的战士之一。在瑞金,现有450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了223支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223个行政村、2.53万户7.89万名贫困群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数字虽然枯燥,却是有力的证明。如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202元提高到8251元,帮助9.72万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2015年减贫2.25万人。
攻坚的信心
在叶坪乡田坞村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上面详细记载着贫困村民的姓名、住址、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生产生活情况、脱贫路径及帮扶干部的联系电话、帮扶记录等,卡片还配有贫困村民和帮扶干部的照片。
田坞村原先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367人,去年有30户、111人顺利实现了脱贫,今年可使52户、139人脱贫,明年整村可望实现全面脱贫。
田坞村攻坚脱贫的决心与信心,来源于长征精神的激励与引领。在脱贫攻坚战中,瑞金市制作了脱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路线图,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只争朝夕打硬仗、打胜仗。同时,还在“准”字上下功夫,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人因地因类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逐村逐户调查核实贫困情况,张榜公示,造册登记,动态管理,精准到户,实施一户一策的脱贫作战方案。对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在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上重点倾斜。根据不同类别的贫困人口,分别制定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六大扶贫”作战计划,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人不落。
在长征精神激励下,革命老区瑞金人民正大步迈向同步全面小康。今年,瑞金市将帮助2.33万人脱贫,明年全市可望实现全面脱贫。
本报记者 鄢朝晖 唐 燕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