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作引领 户户开启致富路
新民村与思南县青杠坡镇、合朋溪镇相邻,区位优势明显,集市商贸活跃。每逢赶场天,过境街道非常拥堵。
9月7日,又是一个赶场天,记者却发现街道上的摊位规范了,路边昔日乱停乱放的车辆也不见了。
村总支书记黄礼刚告诉记者,导致街道拥堵的主因是车辆乱停放,平时停放在街边的大小车辆就有100余辆,还时常发生车辆被盗的情形。
在治理街道脏乱差的过程中,村支两委积极争取本地能人肖刚支持,村集体出资7万元、肖刚出资20万元,将其闲置9年的农贸市场改建为停车场。
记者看到,停车场可停100余辆车,管理规范。“收益的三成归集体。”肖刚说,村集体的参与不但助他盘活了闲置资产,还改变了街道形象。
能人的积极参与,坚定了新民村两委参与市场化运作,盘活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探索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大户+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
村支两委对全村资产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建立“三资”台账,将闲置的荒山、荒坡、山塘水库、河流等资源打包作为股份,用于招商引资项目或入股当地能人大户,变简单收取租金为资源入股分红。
2014年,引进贵州龙滩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通过党群直议的方式,将沙子坝51亩集体荒山入股公司,用于建设存栏量达2000头的龙滩口肉牛养殖场,村集体占1%养殖场的股份。
同时,又将一条长约2.5公里的河流入股该公司,共同开发龙滩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村集体占股2%。
“集体占股虽然不多,但公司经济总量较大,村集体的资产总量就大。正常运转后,每年将为集体带来好几十万元收入。”黄礼刚说,集体以土地等固定资产入股企业,主要是希望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
龙滩口公司的老板安泉就是新民村人,非常乐意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今年,公司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牵头成立凤冈县牧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依托肉牛养殖场种植玉米秸秆增收致富。
起初,村民不大相信合作社,村集体率先流转土地种植100亩玉米秸秆。
到7月初,把秸秆卖给养殖场加工青贮饲料,4个月间,100亩玉米秸秆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
合作社还以每斤0.2元的价格,代养殖场收购当地农户秸秆1500吨,每吨获养殖场补贴管理费40元,又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集体经济的发展让当地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该村237户农户与养殖场合同种植1000余亩玉米秸秆,亩均较往年增收1000元。养殖场吸纳20个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工资超3万元。
“在这个农村商贸较发达的村,村干部说话终于有了底气。”黄礼刚说。
目前,新民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14万元,不但可以帮助村寨改善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帮助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还具备了依托企业引领大伙发展特色规模产业的能力。
选对人 铺好路
新闻对话
对话嘉宾:王寨镇党委书记 李应王寨镇镇长 胡彪
记者:仅仅一年之间,王寨镇5个村、社区就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那么,李书记,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李应:关键是要选对人。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一线锻炼,强化村支两委。
此外,还要选好产业发展带头人,依托他们带领集体经济发展,为村积累引来“长流水”。
记者:接下来,你们打算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李应:我们的做法是——建立系列激励制度施准策。
我们将把集体经济发展列为对村支两委、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发展成效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允许各村适当用集体收入补贴民选村干部,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鼓励他们用好用活本村现有资源、整合好国家项目资源资金,推动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胡镇长,尽管王寨镇已全面消灭“空壳”村,目前来看,集体经济还是很薄弱,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胡彪:主要是强基础、铺好路。
边远贫困山区的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种养业。
要让能人、企业到王寨领办规模产业,必须要先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目前,我们虽然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硬化路,但多数村寨还是砂石路,工业用电、用水也很困难,镇里正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优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记者:你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胡彪: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提升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