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忠县黄金镇农村电商平台,周光华(右)和工作人员正在逐一检查上架商品。特约摄影 马多
忠县黄金镇凉泉村是市级贫困村,2014年,全村3052人中,有贫困人口215人。如今,该村年人均纯收入已从两年前的4500元提高到6800元,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也从2300元提高到3300元左右。
“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也发展起来,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今年10月份实现整村脱贫,应该不成问题!”凉泉村党支部书记周光华自信地说。
脱贫先修“致富路”
凉泉村的致贫原因,与其他大多数贫困村并无二致,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
“我们扶贫工作队刚来凉泉村时,这里一条公路都没有,出行基本只能靠步行。”扶贫工作队队员喻甫鹏说,当时,因山路崎岖,汽车进山十分不易,如遇下雨,连越野车都无法开进村里。
有一次,村主任陈时代骑着摩托到镇上买了50多斤柑橘。一路颠簸,回到家打开袋子一看,近六成的柑橘都被颠烂了。
当时,凉泉村唯一的产业就是柑橘。可因为让人头疼的交通状况,每次艰难运出去的柑橘,总要损失很大一部分。为此村民想了很多办法,如用筐子装填,但损耗仍在20%-30%之间。
“所以,修路是脱贫的第一步!”周光华认为,脱贫要先从交通入手,要为村里修出一条“致富路”!凉泉村利用扶贫资金,耗时5个月,在2015年底终于新修公路15.4公里,修建人行便道6公里,并实现了户户通,村民出行再也不难了。交通改善后,村民种的柑橘每斤收入也由之前的每斤1元,提高到2.5元左右。
种植苦参走“产业路”
“作为党员,又是村干部,我一直都想为村里脱贫做点事,但此前苦于交通不便,一直难以落实。有了公路后,我们要带头发展产业!”周光华与村干部们商讨后认为,只靠柑橘产业,带动力太弱,于是选中苦参产业,并带头在村里流转300亩土地种植苦参。
随后村里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村民们以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苦参种植,每股5000元。村民孙雪芳听后有点动心了,报名准备入股,却遭到家人反对,“万一失败了,我们肯定是要赔钱的!”。第二天,孙雪芳找到周光华,推说自己家里事多,精力不够,决定不入股了。
周光华猜到她的顾虑,对她说:“我知道你是怕担风险。但我们已经和本市一家医药公司签订了合约,他们不仅会负责种植技术指导,还会收购我们的产品,收购价1.5元/斤,都已经谈好了,你尽管放心!”孙雪芳这才下定决心入股。随后,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
经过前期准备,今年,凉泉村的苦参产业正式发展起来。据周光华介绍,苦参一亩产值约在1.2万元左右,两年后可投产,期间村民仍可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的方式赚取收入。
销售农副产品走“网路”
今年春节期间,当家家户户都忙着团聚时,周光华和村干部们却没休息,整天忙着“充电”学习电商知识。
“现在不都流行网购吗?我们这些原生态农副产品拿到网上卖,肯定卖得好!”春节刚过完,周光华就同村里的几名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了“忠县网上集市”电商平台,并请来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教授指导村里的电商发展。
“村民们有意愿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的,都可以报名成为我们的免费会员。”周光华说,成为会员后,平台会对会员们的产品信息进行登记并编号。一旦有订单产生,便有人上门取货,并安排快递公司邮寄。
“这个网上集市真是好,现在我家的土鸡蛋基本不愁销,每斤还有一两角钱的补贴。”村民汪从盛高兴地说。原来,村民们的产品因为质量好,在网上卖出了比当地市场更高的价钱。平台赚到的钱,除维持平台运营、完善产品包装等开销外,还会拿出一部分补贴会员。
据了解,“忠县网上集市”成立至今仅短短6个多月,已拥有会员130多名,成交量达15万元。凉泉村的土鸡蛋、红苕粉、面条、绿豆等土特产,借此销往了全国各地。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