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栋大棚的灵芝进入采粉期,280万袋黑木耳已经采收,30公顷红烟正在晾晒,10万只肉食鸡年底出栏……蛟河市在脱贫攻坚中,找到“金疙瘩”、配齐“智囊团”、备好“底子钱”,使出一系列好计策推进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切实尝到了“甜头”。
南顶子村的灵芝培育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黄玉华等人正忙着给木灵芝吸粉、扫粉、把控棚内湿度和温度……62岁的黄玉华是南顶子村一社的贫困户,家里3口人,只有3亩多沟塘地,种玉米每年收成才几千块钱,用她的话说是“将供上嘴”。现在她贷款承包了灵芝培育基地的两栋大棚,成了园区的“股东”,一栋大棚能栽种木灵芝1200棵,产200斤灵芝孢子粉,两棚的纯收入将近4万元,赶上了过去10年的收入。
南顶子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15公顷食用菌生产园区,区内建成大棚142栋,可摆放12万椴木灵芝、40万袋黑木耳,对贫困家庭实行零费用入园生产政策,支持其创业脱贫。同时,园区优先吸纳贫困家庭人员进园务工,工资按天结算。园区以收益补贴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这一个园区的建成,就带动了像黄玉华一样的30个贫困家庭近百人实现脱贫。
木灵芝种植项目只是蛟河脱贫项目中的一个。年初,蛟河市农业、畜牧、水利、工信等多个部门的专家组成了“智囊团”,为脱贫产业项目“开方子”“验方子”。在基层报上来的97个脱贫项目中,专家否决了19个收益低、风险大的项目。通过实施项目扶贫,蛟河发展中药种植面积228.25公顷,白瓜子种植面积105公顷,晒烟种植面积30公顷,黑木耳种植280万袋,1个绿色水稻基地,2个棚膜果蔬基地,3个灵芝基地,2个高标准养殖小区,项目总投资3014.5万元,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带动贫困户2363户4791人脱贫。
南顶子村54岁村民赵玉德,现在可终于直起腰板了,到年底,家里能收入小两万块钱。赵玉德家里4口人,妻子长期患病,两个女儿在校读书,2015年被列为黄松甸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为因病致贫,老赵的脱贫意愿十分强烈,可苦于没有好项目,也没有启动资金。今年初,在镇村的帮助下,老赵选择了中药种植和黄牛养殖,半个多月下来,就申请到两万元脱贫基金贷款,种上了1亩多独角莲和还魂草,还养殖了3头黄牛。
据了解,蛟河市筹集专项脱贫基金300万元,加上吉林市的200万元,形成了500万元脱贫基金的底盘。它放大10倍,最高可从银行获得5000万元贷款,这些钱专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项目。为了快速推进扶贫基金发放,他们简化了程序,贫困户只需要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能说明贷款用途的审批表就可以申请贷款;缩短了时限,对基金设立前的意向贷款用户,由乡镇街、包保部门、小贷中心、担保公司和农商行同步进行审核;服务到家门,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农商行在考察时携带办公设备,进入镇、村,面对面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用户现场出具担保函。截至目前,已经为122个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产业发放贷款814.92万元。
今年初,蛟河市有2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832户11609人。到今年底,预计有18个贫困村和4367户8900人的贫困人口能摘下穷帽子、走上致富路,脱贫率为76.6%。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