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名校招生向农村倾斜也是精准扶贫

2016年09月05日 08:37   来源:红网   

  9月3日,北京大学迎来2016级新生报到,4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子走进燕园。据了解,今年北大共录取农村学生700多人,为近年最多。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加大资助服务力度,帮助其成长发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学生的招录力度,给寒门学子更多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并给他们量身制定相对应的助学政策,帮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大学里学习知识。这一措施也是一种“精准扶贫”。

  近年来,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毕业生,志愿前往基层农村扶贫,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给当地带去发展的思路,帮助当地提升发展的效率。比如,农村电商让农产品有了新的销售渠道,不再被传统的实体市场销售所限制;新型农产品、水产品的引进让各地的致富脚步迈得更开;管理模式的创新让农村发展有了可行的制度保障。这些都是高学历人才给农村带来的改变。

  但是,这一举措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因为是志愿帮扶,往往都会有一个固定期限,到期之后就会离开。“来一批人,就得换一次发展思路”并不是个别现象,而留给当地农村的,只是各种尚未成型的发展模式雏形。如何让这些雏形转变为有实际意义的成果,还需本地能有常驻人才,去帮助、带动农村的好项目落地发芽。

  基层农村留不住人才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名校把招生政策向农村倾斜,有利于缓解这一窘状。给农村学子更多去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到能帮助家乡发展的知识和技术。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反哺家乡,用他们的双手去建设家乡、去改变家乡,也应作为未来的一个政策导向。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家乡缺什么,需要什么人才。

  扶贫唯有精准到根本,才能让扶贫不仅仅是暂时缓解贫穷的一时之计。捐款捐物、支援建设、完善社会福利都无法从根本上去改变贫困现象。只有让农村贫困人口,自己学会如何去改变、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当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给农村学生更多高校学习机会,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创新创业思路贫乏的好政策,这也正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文/凌瑶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