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江西省:“梯度型”安置“兜底式”保障

2016年09月01日 18: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江西坚持“梯度型”安置、“兜底式”保障、“精细化”推进、“接续式”帮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年度项目总投资72亿元。

  据介绍,自2003年开始,江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专项扶贫的重要手段,先后从深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搬迁贫困人口80多万人。今年江西计划搬迁9.6万人,其中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万人、同步搬迁人口5.4万人,涉及52个县(市、区),规划建设安置项目709个。截至8月23日,已开工项目518个,开工率为73%;已建成安置项目点31个,搬迁安置9200人;年度项目总投资72亿元,已完成投资17亿元,预计年内可完成全年任务。

  “梯度型”安置

  为解决搬迁安置任务重与搬迁补助偏低的矛盾,江西省提出 “因地制宜规划、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实行梯度安置”的工作思路,重点将县城、园区、中心镇和中心村作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形成县、乡、村“三级梯度”搬迁安置模式。

  “三级梯度”分别是:根据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对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安置到县城或园区;对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乡镇的,安置到乡镇;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差的,在中心村安置。

  根据计划,今年在县城或园区安置2.2万人,集镇安置2.53万人,中心村安置4.77万人。

  “兜底式”保障

  在住房建设和配置方面,江西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需求。对分户建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以一层为主,预留续建空间;对同步搬迁的农户,根据地方财力和移民自筹能力,自行确定住房面积标准;对无经济能力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统筹安排,兜底保障,在乡、村建设安置住房,实施交钥匙工程;对搬迁的五保对象,符合入院供养规定的,全部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

  同时,将搬迁安置小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统筹安排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落实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搬迁贫困群众当上“城里人”、住上“安居房”、走上“致富路”。

  “精细化”推进

  江西省政府和相关市县均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小组,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采取现场会推动、示范点带动、督查暗访促动、问责追责触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首先,强化项目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县级搬迁安置对象台账,制定方案,落实项目,确保搬迁与安置对象、项目与资金 “双落实”。

  其次,认真执行自查、自验、初验、终验“四级”验收,建立起“县负总责、乡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再者,通过建立省级投融资平台,统一承接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资金严格监管,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接续式”帮扶

  贫困群众能否搬得出、稳得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政府的后续帮扶是否到位。为此,江西省在规划建设搬迁移民安置点的同时,把后续产业和就业扶持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省政府出台了《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江西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江西省金融扶贫工作规划》等政策,通过就业培训、产业帮扶和金融助力,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保障服务。

  采取工业园就业培训及“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筛选培育一批有脱贫能力、有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参与结对帮扶;对具有一定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村组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政府在项目资金、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无力自主经营的贫困户,以土地资源租赁或入股的形式,统一流转给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贫困户直接收租或参与分红;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工程、金蓝领就业创业培训工程、企业对接就业促进工程以及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保证搬迁群众就业。

  同时,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型业态,让贫困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脱贫进程。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