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就业+旅游”圆了霍城县果子沟牧民脱贫梦

2016年09月01日 10:19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我们大家开起了牧家乐,有活干了,有钱挣了,这全靠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让我们早日脱贫……”牧民党员江阿不力·瓦力汗自编自唱的哈萨克族歌谣在芳草如茵、风光秀丽、湖波荡漾的赛里木湖畔回响……

   为了使牧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果子沟-赛里木湖景区管委会住霍城县果子沟牧场牧业村工作组从转变思想、培育产业入手,为牧区355户1102人贫困人口长效脱贫开辟了新路子。

   搭桥助民转思想

   “扶贫先扶志,脱贫攻坚要彻底改变贫困牧民传统观念和‘等、靠、要’思想。”为此,工作组协助村党支部从党员入手,将支部党员划分为3个党小组,争取县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在库尔江巴斯远东草场和赛里木湖夏草场分别建设了风能互补型和太阳能移动型两个远程教育站点。挑选了10名懂双语、有宣讲能力的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组成“马背大喇叭”宣讲队,深入牧区宣讲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

   2015年入冬以来,为了让贫困牧民拥有脱贫的一技之能,工作组协助村里邀请霍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县畜牧兽医局的专业技师和畜牧专家,利用冬闲时间对400余名贫困牧民开展针织刺绣、餐饮、驾驶、砌筑工、畜牧养殖技能等集中教育培训,其中147人通过技能特长实现了就业。

   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住村以来,密切配合牧业村各帮扶单位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对接工作,在果-赛景区、伊犁公路管理局果子沟分局、法斯特电力有限公司为40户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实现牧业村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业工场促增收

   牧业村不少哈萨克族牧民都是通过牧民定居安置搬过来的,这些牧民没有土地,收入主要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带孩子,生活很困难。针对这部分牧民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找途径,确定了在村里开办就业工场发展哈萨克族传统刺绣的致富思路,让哈萨克族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2015年11月,牧业村筹集资金40余万元,建成650平方米的就业工场,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购买了40台新式电动刺绣机、缝纫机和刺绣设计制作一体机,组织妇女免费开展刺绣技能培训。

   “我们生产出来的刺绣产品和哈萨克族服饰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非常走俏,姐妹们做出来的绣品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已经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开了两家刺绣直销店的自治区级优秀共产党员、牧业村致富能人巴合提汗·阿不力孜说。

   如今,在巴合提汗·阿不力孜的影响带动下,在就业工场实现就业的牧业村妇女已有30人。从去年11月以来,村就业工场实现经济收入40余万元。

   哈地莎·卡木西在村就业工场每月挣3000多元,她现在成了家里收入最高的人。“以前我在家就是做饭、照顾丈夫和孩子,现在都不敢相信我(制作)的刺绣能挣钱,看到有那么多人喜欢,我的干劲更足了,家里人也支持!”哈地莎·卡木西高兴地说。

   立足优势育产业

   “在果子沟牧业村扶贫攻坚中,旅游产业的带动功不可没。”牧业村工作组组长沈新育说,“牧民的草场就在景区里,我们果-赛景区管委会通过合理规划,鼓励牧民在自己的草场上发展旅游,帮助牧民增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牧业村扶贫攻坚战中,发展旅游产业是重要的一笔创收,依托果子沟-赛里木湖景区和当地哈萨克族独特的人文资源,以发展草原旅游牧家乐为扶贫突破口,与景区管委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50万元,扶持引导景区内44户贫困牧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打造了集展示哈萨克族民俗、推广哈萨克族特色餐饮、拉动旅游商品销售功能于一体的“阿吾勒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园”,为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过去,我们一家人就是赶着一群羊在各个季节的草场转场放牧,现在村里和工作组鼓励我在民俗园里发展牧家乐。从今年5月份以来,接待游客的收入就超过了以前放牧一年的收入,看这样子,今年收入个5万元应该没啥问题。”牧民色山别克·阿合玛地尔高兴地说。

   现在走进赛里木湖畔的“阿吾勒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园”,一座座点缀在花草深处的哈萨克族毡房周围,停满了自驾游车辆,一支支马队踏着湖水在落日下漫步,这些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发展旅游业使这里的牧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自5月份以来,民俗风情园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了6000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余万元,“阿吾勒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园”在果-赛景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现在,在果子沟牧业村,每一位牧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昔日守着果子沟-赛里木湖得天独厚旅游资源过着穷日子的自治区级贫困村,正迈上了一条“就业+旅游” 的脱贫致富快车道。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