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如何在特色产业扶贫中实现精准?

2016年08月27日 1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如何认识特色产业扶贫

  怎么看特色产业扶贫?可以从它的意义、内涵和特征三方面来认识。

  (一)特色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和意义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特色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特色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而迈向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加快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分类施策确保按时脱贫,即“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特色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不仅要解决3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而且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等其他“四个一批”都离不开产业扶贫这个支撑。

  (二)特色产业扶贫的内涵

  特色产业扶贫,是以脱贫为目的,以贫困地区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扶持政策为调节的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新举措。这里要注意的是,特色产业范畴和选择,要以贫困人口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强调适宜、适度、适应性准则,既包括特色种养业、特色林业,也包括特色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还包括电商、物流服务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业态。

  (三)特色产业扶贫的特性

  特色产业扶贫是一项在特别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特定工作,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一是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特色产业扶贫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福祉、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强大的国家能力作为保证,需要集中国家力量,在政府引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经济性。特色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经济活动,具有市场经济属性,具有产业特点,需要资源配置和投入,应有产出和收益,难以避免市场风险,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为此,要牢固树立市场引领理念,遵循市场规律,重点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市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确保产品适销对路。

  三是区域性。我国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基础迥然有异;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多种多样。同时,特色产业扶贫涉及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贫困农户,类型多样、基础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区域差异性,分类指导,因乡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区域特色产业、帮扶主体、发展方向及帮扶方式。

  四是复杂性。客观上看,特色产业扶贫受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产业选择和企业选择比较难,要把多重因素匹配好、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好。主观上看,贫困人群思想观念、技能各异,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五是绿色性。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农牧交错地带,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中有60%以上属于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就很难修复,不仅会动摇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更会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

  二、如何实现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这一轮特色产业扶贫与以往不同,一个最根本的要求、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精准”。那么,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产业扶贫中实现精准?

  (一)为什么特色产业扶贫要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为什么特色产业扶贫要精准,我看可以从目标任务、扶贫对象和扶贫效率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目标任务看,只有“精准”,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人口都要脱贫,这是政治任务,是中央对全社会、全世界的承诺,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都是精准的。特别是按照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只有5年的决胜决战期,每年要脱贫1000多万,这是过去30多年年均减少人数的近2倍,任务非常繁重。如果不采取精准扶贫,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难以完成任务。

  第二,从扶贫对象看,只有“精准”,才能提高产业扶贫的针对性。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分布面广、量大分散、情况复杂,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仍不完全清楚。扶贫必先识贫。前些年,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福利化、平均主义、“不分贫富平均扶持”甚至“锦上添花”问题,必须坚决杜绝。要把产业扶贫对象摸清,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户一个产业扶贫方案,让产业发展的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让他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三,从扶贫效率看,只有“精准”,才能提高产业扶贫的有效性。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减贫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按照投入2万元大体解决1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测算,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1.4万亿元,如果2015年脱贫1000万人,未来五年每年平均需投入2400亿元左右,投资量非常巨大。特色产业扶贫必须改变以往大水漫灌、跑冒滴漏、“手榴弹炸跳蚤”的帮扶方式,切实提高扶贫效率,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量身定制、精准投放,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怎样做到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的总要求,具体到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就是要在精准识别产业扶贫对象的基础上,做到“四精准”:

  一是特色产业选择精准。选准选好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前提。不同的县乡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条件,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还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考量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相衔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效益,确保稳定造福贫困人口。

  二是经营方式精准。这是通过产业发展激发生产经营活力、确保贫困户受益的关键,不仅事关生产力的发展,也事关生产关系的调整。这要注意把握三点,一要壮大带动龙头,二要完善利益连结机制。三要鼓励各地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多种帮扶机制和模式。这方面,北京德青源公司、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起“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反映好,大家可以研究借鉴。

  三是支持方式精准。第一,要建设产业项目。要树立全产业链的理念,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支持方式,重点安排良种繁育、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林下种养、产地初加工、仓储冷链、休闲观光等具有较好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的项目,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第二,要打造支撑体系。紧紧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完善倾斜支持、资金整合、地方配套资金取消等支持政策。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第三,要创新融资方式。要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私募、众筹、慈善等资金参与特色产业扶贫,加大保险支持力度。贵州兴仁县等地众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

  四是贫困人口受益精准。这是“四精准”的核心,是落脚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体现“四到户”。第一,扶贫对象聚力到户,要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基础上,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防止在实施中脱轨走样。第二,增收时效有序到户,要根据2020年贫困人口产业脱贫的既定目标,倒排时间、明确责任,既把握好进度,又逐村逐户实行精准管理,按照农民收入结构采取不同措施、分类施策。第三,扶贫资金挂钩到户,要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资金折股量化、资源变资产、资金整合等支持方式,细化土地入股、资金分红等利益获取途径,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第四,考评验收明确到户,要建立挂钩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精准台账,通过公示接受监督,通过联合督查、行业督查、专项督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产业扶贫成效的督查考核。把产业扶贫成效与政绩考核相挂钩,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村户脱贫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

  三、如何保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把握规律,坚持务实,鼓励创新,确保精准。

  (一)明确工作思路目标

  在基本思路上,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选准特色产业、扶持新型主体、构建利益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以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目标,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明晰贫困户增收来源为抓手,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创建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强化市场营销,拓展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确保贫困人口受益精准,如期脱贫。

  在发展目标上,就是到2020年,贫困县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贫困村特色产业突出,形成1-2个拳头产业;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目标精准与措施精准的关系。关键是树立负面清单理念,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防止在实施中脱轨走样。

  二是处理好目标专一与资金渠道多的关系。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坚持“渠道不乱、力度加大、权力归县、共计其功”,力争有限的资金能集中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三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关系:一个是扶贫措施上,要处理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短期目标是脱贫增收,和长期目标是建成小康的关系。一个是扶贫效果上,要处理好传统模式见效慢与脱贫攻坚时效紧的关系。要创新模式,通过现代股权等方式,提高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收益率,让贫困农民既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经营性收入或到产业基地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也可以通过股权及其分红,获得长期稳定收益。河北省阜平县在扶贫过程中坚持“长打算、短安排、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值得大家研究借鉴。

  四是处理好中央、地方与基层的关系。总的来说,要在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下,层层落实责任,创新组织方式,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要组织编制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规划要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特色产业扶贫开发。

  五是处理好财政手段与其他手段的关系。要在统筹整合使用现有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的同时,创新金融和保险扶持机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六是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特色产业扶贫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效益。要将产业扶贫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要通过科技推广、新型主体培育、农民技能培训等,让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活力。要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始终把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作为脱贫之基、致富之道,探索绿色产业扶贫新路子,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本文根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讲话稿整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