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举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16日 21:03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10月16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21乡村振兴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

  与会专家表示,脱贫攻坚是聚焦贫困农村、贫困农民开展的历史性行动,乡村振兴是面向全国农村、全体农民实施的战略性举措,两者一脉相承、紧密联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

 

  ■ 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使无数人改善了生活、实现了梦想、成就了幸福,使广大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巩固拓展成果是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当前,相当一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稍遇到点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的任务还很重。因此,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绝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有关部门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对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跟踪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在西部地区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支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继续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能力。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加强帮扶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

  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国强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静介绍,在脱贫攻坚阶段,碧桂园和国强公益基金会把扶贫作为主业之一,已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超90亿元,助力全国16省57县超49万人脱贫。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阶段,结合过往的帮扶经验,逐渐探索形成了“1+5+N”乡村振兴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五大振兴,通过帮助乡村落地产业模块,并以产业模块产生的效益持续反哺乡村公用事业,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 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多剧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表示,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要跳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的思维局限,推进农业和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要注意消费需求分化、消费市场细分趋势,注意大众经济与小众经济的区别,做好小众产品市场开发的文章。

  “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姜长云说,当前,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不少地方已经进入或处于产业过剩边缘。随着全国人口总量高峰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提速,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做好稳量提质增效的文章。乡村特色产业要加快发展根植于本土经济、彰显地域特色和多重价值的产业体系,因类制宜、精准施策,形成难以模仿复制、有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品,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限量版”“多剧种”“连续剧”,真正将“愿景”转化为“风景”。

  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流通效率。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吴慧敏表示,近年来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户移动端触网率显著提升。不少农产品已经实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追踪溯源。数据要素有效贯通农村一二三产业,电商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缓解了“卖难买贵”问题。2020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超过全国水平,农村消费升级创造了新动能

  黄艳认为,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 建设充满活力的善治乡村

  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慧敏说,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缓解了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困境。然而,数字技术在乡村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人才瓶颈、产业链有待升级、设施尚不完善、政策配套不够齐全等挑战。建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数字技能的职业教育,深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的运用,推进城乡数字化协同的公共服务分工,构建良性数字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当前,基层干部各项能力水平提升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干部存在能力恐慌忧虑。基于调研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经过脱贫攻坚战锻炼的基层公务员基本能胜任乡村振兴工作,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与当前岗位总体相适应,但实际能力水平与现实发展需要之间存在差距。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新要求认识不充分,干部队伍适应乡村振兴新变化的能力不足。同时,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存在不足,比如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匹配度不够,方式单一。

  “建议把提升基层推进乡村振兴能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构建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推进乡村振兴能力的培训体系,积极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项目工程和计划;完善基层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为基层干部提升推进乡村振兴能力奠定组织保障。”张琦说,应尽快解决乡村振兴体制转型期带来的困惑和矛盾;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稳定性和担当作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黄艳表示,要充分借鉴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好经验,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积极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徐立京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

  在今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

  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要运行有力,落实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积极稳妥推进政策举措、工作机制、机构队伍衔接。多途径推进稳岗就业,尤其是组织好外出务工就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二要聚焦加强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产业振兴。没有产业的发展,农业农村更好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产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通过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升级;要注重带动农民,在“育主体、带农户”方面下更大功夫,让农户持续受益;要实现从特惠向普惠的转变,全域覆盖、全体受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三要以人才配备、科技支撑为现代农业赋能。持续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强基层组织,培育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现代化政策环境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把创新的赋能拓展到田间地头。

  四要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整合资源、锁定目标、确定标准,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清运和污水治理等,持续抓好“五边五治”。夯实护路员、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职责,以日常环境保洁和集中清理整治相结合,切实促进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我们一起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记者乔金亮 李芃达 康琼艳)

  监制/张益勇

  编辑/于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