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筑牢防贫堤坝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08月19日 13: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中介绍,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纵观“十三五”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增长了2.7倍,从2015年的2824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84元。616.4万残疾人得到产业扶持,684.5万残疾人获得扶贫资产收益,69.2万残疾人享受易地搬迁政策,873.7万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为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全国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全面“清零”。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但依然任重道远。据统计,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四五”时期,其保障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

  重度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极易返贫的群体之一。重度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无法依靠自己创造财富,只能靠家庭供养。河南叶县常村镇赵岭村的村民张长栓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儿子自幼因病毒性脑炎后遗症致残,妻子又在2014年因脑梗塞致残,为了照顾老婆孩子,他不能出门打工,只能在家种点地,养些家禽,勉强维持生活。和张长栓一样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有很多,劳动力无法外出工作,收入微薄甚至不够维持生计。

  集中托养模式让这些重度残疾人家庭看到了光明。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入住托养中心,享受一日三餐、定期洗澡和体检等,切实保障生活质量,优先聘任残疾人亲属做护工,以劳养老。

  2018年,张长栓一家三口搬到叶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到这后管吃管住,花不着钱。我也能全身心照顾妻子和儿子,做护工一个月还能发1800元的工资。攒下点钱,我还能给他们买点水果点心啥的,生活过得比以前轻松多了。”张长栓感动地说。

  为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需求,各地一方面通过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为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此外还通过开发照护公益岗位,开展邻里照护服务,降低家庭照料支出成本,释放家庭劳动力,进一步改善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供给,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除了建立托养中心,各方还出台了许多措施来保障贫困残疾人不返贫。

  调整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离户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的政策,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截止到2020年底,累计将1076.8万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将107.5万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内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的政策纳入低保,研究推动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全面建立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1212.6万多的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473.8万多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已经成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保障制度。

  为了更好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住基本盘,民政部对两项补贴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调整。针对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满足残疾人需求的问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使这些补贴标准能够及时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当地的财力负担水平相适应,从而更好地兼顾残疾人生活的长期性问题。针对补贴申领不方便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补贴资格认定的跨省通办。针对补贴发放不精准问题,与有关部门开展动态核查,使“两项补贴”应享尽享、应退尽退,把有关资金用到刀刃上。

  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易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及时给予有效帮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当前残疾人的返贫致贫风险依然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十四五”时期,要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放在首位,通过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落实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优恤优待,加强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