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全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1年06月15日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全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刘国中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和县域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并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这些重要论述,洞察了县域发展治理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陕西79.8%的国土面积、55.2%的常住人口、40.8%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县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来看,县域综合实力不强,全省77个县(市)中生产总值不足百亿元的有37个,占48%;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精深加工不足、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低、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县域财力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转移支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步伐。当前,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总量跨越和转型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突出居民增收,加强政策和要素保障,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全面开创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把群众增收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对于陕西来说,百姓不富是一大短板,这个短板在县域尤为突出。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增收这个重点,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这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着力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多环节增值,特别是要注重把农民牢牢嵌入产业链条,尽可能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的二三产业留在县域,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收益。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陕西县域劳动力富集的优势,引进培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服装加工、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大力发展能盘活资源的产业,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闲置的承包地、宅基地等沉睡资源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二、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县域竞争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近年来,陕西一些县(市)发挥优势,打造主导产业,形成了诸如洛川苹果、富平奶山羊和柿饼、岐山汽车制造、留坝全域旅游等一批特色产业。下一步,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在特色化、差异化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县域经济。突出特色抓产业。引导县(市)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选择确定1至2个优势主导产业,坚持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绝大多数县(市)都能形成1至2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突出特色建园区。着力破解县域产业园区规模偏小、布局偏乱、效益偏低、承载偏弱等突出问题,推动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聚拢拳头,集中发力,形成优势,尽快做强。突出特色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县域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有效路径,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精准招商、科学招商、协同招商,算好投入产出的经济账、生态环境账和社会民生基本账,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陕西大部分县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口吸纳和产业集聚能力弱,镇、村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要坚持以县城为龙头。强化规划引领,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推动县城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兴城,实施县城更新行动,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宜居吸引力、辐射带动力。要坚持以乡镇为节点。发展壮大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县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强化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好乡镇分担县城功能、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农村为腹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陕西与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也必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农民过得舒心暖心。

  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守住安全底线,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县域产业的发展,离开粮食安全,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政治要求。要实行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住生态安全底线。陕西有64个县(市)是国家及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或农产品主产区,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选取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多元化的绿色发展路径。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过紧日子”意识,加大财政预算约束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项目审批,严控债务规模。守住生产安全底线。持续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紧盯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治,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五、扎实做好支撑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切实转变作风,举全省之力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强化组织领导。省上成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事项。各市党委、政府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中心城区与县域发展的关系,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压实县级主体责任,推动各县(市)主动作为。强化政策支持。围绕土地、财政、金融等要素供给,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用地处置专项行动,拿出一定指标对县域园区和重大项目实行土地直供,对现有各类涉县域专项资金进行整合,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链金融。完善考核体系。把重点放在考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做好与中央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的衔接,健全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差异化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使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各地争先进位的助推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有的县(市)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没有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一些干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还不足、办法还不多、本领还不强。要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坚决摒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决不能因为基础条件不好就动摇发展信心,决不能借口保护环境就在高质量发展上无所作为,决不能因为资源富集而陷入路径依赖,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促优”,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紧锣密鼓向前推,奋勇争先往前闯,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向更高水平,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