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这些小学生喝的地下水在厕所下 净水扶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2019年11月19日 15: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林鄂平

  脱贫攻坚战进入400多天倒计时阶段,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成为当前的重点,其中“饮水安全”被频频提及。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中,就有“饮水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11月15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中金支付有限公司的净水行动志愿者团队,来到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现场观察了解学校的饮水安全情况。

  饮用水源在公共厕所下面的小学

  古城小学不大,但饮水安全问题不小。

古城小学地下水源旁边的莲花沟,污染触目惊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摄 

  首先,学校使用的是地下水,因历史原因,取水泵房和校园厕所建在一起。也就是说,地面是粪池,地下是水源。

  其次,地下取水口一墙之隔的一条沟,名叫莲花沟。沟名好听但沟水污浊。此沟是沱河支流,两岸小型养殖场和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沟。

  如此环境下的地下水源,水质难道能“洁身自好”?

  古城小学校长朱纯标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全校有学生120多人、教师12人,学生都是来自本村和周边村,不少是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家境好的人家,会选择将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县里条件好的学校就读。

  饮水受污染的学校也许不是一两个

  2017年1月,中金支付公司净水公益项目团队探访了位于重庆奉节县的一所贫困学校。学校建在半山腰,师生的日常用水全部来自附近一个鱼塘。鱼塘常散发异味,塘水经过管道输送到学校,这之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水中微生物、细菌、铁锈、泥沙、病毒、胶体等污染物混杂。因为学校没有储水设施,每遇干旱,鱼塘干涸,学校连这种水也会断供。

  中金支付公司的志愿者团队便是受此触动,开启了净水公益项目。

“源水计划”公益团队走进濉溪县古城小学,寄语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摄

  随后,这个公益团队关注了河北张家口的一所学校。学校提供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他们的饮用水是高硫酸盐、高硬度、高挥发酚类、高熔解性总固体、高菌落总数、高氯化物、高浊度的水。有老师说,经常拉肚子,但并没想过是否与喝的水有关。

  在两期净水项目的实践上,中金支付公司将这次到安徽濉溪县古城小学的净水行动取名为“源水计划”,净水项目列入长期规划。公益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汇聚社会力量,用一杯净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饮水环境。

  自来水管流出来的水不等同于净水

  在扶贫中有一种画面常常出现:贫困户家里铺设了自来水管,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农民喜上眉梢。

  然而,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有时候解决的是肩挑背驮的取水问题,而不等于解决了水质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上面提及的三所学校,那水也都是拧开水龙头就来了,可是并不干净。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如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就可能导致霍乱、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感染性腹泻等水性传染病。

  如何解决不洁问题?“源水计划”采取的方法也不复杂。

“源水计划”公益项目捐赠给古城小学的全套净水设备基本构成一个小型净化水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摄

  在古城小学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请教了来自重庆的净水设备技术总监丁洪刚。他说,水中最小的致病细菌能穿过一般净水器的滤网,但“源水计划”捐赠给学校的是超滤膜过滤净水设备,这种超滤膜的“网眼”,只有目前已发现的最小致病细菌体积的五分之一,细菌无法通过,而经过处理的水保留了原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整套设备基本构成一个小型净化水厂,24小时运转能每小时能提供4立方米以上的水量,同时供应学校的厨房饮用水、教职工饮用水和学生饮水三个部分。

古城小学的孩子们下课时排队在品尝经过新净水设备净化后的开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摄

  据悉,水利部已确定一个目标:确保2019年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6月底前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那么,关注有些不深入未必能发现的偏僻地方,不用心未必能注意的水质问题,也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