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最大的变化是人的精气神

2019年11月18日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世纪80年代初的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附近生态恶劣,植被凋零。(资料图片)

  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是记者此次蹲点毕节试验区所到的最后一个村庄。这里松涛阵阵,白墙青瓦,高低错落、栉比相连,处处可见兴旺的景象。

  与记者四年前到访时相比,海雀村又有了新变化。全村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水泥路沿着山坡蜿蜒盘旋,通到每一户家门口;苹果园里,来自山东的技术工人正在指导农民给树苗消毒除菌……

  让记者感到变化最大的还是人的精气神,从村民的谈吐中能感受到他们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自信。曾经的贫困户王光德当上了护林员,家中土地流转种植苹果,加上子女外出务工,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家里已买了三辆车,谁再说自己是贫困户跟谁急;罗招文将新建的房屋办成了乡村旅馆,“以前担心吃和住,如今为两个儿子没成家犯愁”……

  “贫中之贫”海雀村的华丽嬗变,是毕节试验区成立31年来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大国不懈消除贫困、追求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毕节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自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毕节儿女面对落后的发展条件,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观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建设热潮,努力探索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破解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摆脱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十年花谢花开,三十载月缺月圆。抚今追昔,一代代毕节人的共同步履、共同心声,感动并激励着仍在为加快发展而奋斗的人们。一个富裕安康、和谐美丽的新毕节,正从恢弘的构想变为现实。(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秉泽)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