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衣家村脱贫记

2019年11月18日 0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沿山东栖霞市亭口镇驻地一路向西11公里,在群山环绕的大山腹地,有个名叫衣家村的小村庄,居住着57户127名村民。沿着5.5米宽的平整山路从山脚蜿蜒而上直达山顶,420亩果园点缀山间。不到一年,衣家村探索以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发展路径,带领村民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让昔日“上山靠攀、浇地看天”的穷山沟变成绿水青山环绕的“世外桃源”。

  “嫁女不嫁衣家郎”。昔日人均年收入5000元的衣家村,因贫穷而多年听不到迎娶的鞭炮声,“巴掌大”的几亩果园大都挂在半山腰上,上山路不到半米宽,运送果品全靠肩挑背扛。前年天气干旱,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自掏腰包为村里买了4000元的“救命水”,可送水车硬是卡在山脚下,全村40%的樱桃树旱死,村民收入大幅减少。眼看生活无望,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衣家村季节性外出打工人数占到80%。残酷的现实让村党支部一班人心急如焚。

  为了衣家村的发展,衣元良舍弃了经营10多年的水果生意,还把每个月仅有的养老金全部垫付给村里发展经济,自家的地顾不上种,没日没夜地带头干;木匠出身的村委会主任衣忠省,放弃每天赚取240元的工钱,免费装修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村干部的无私奉献,感动了村里的党员群众,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也大大增强。

  面对路、水不通的现实,“一家一户”单干终究杯水车薪。2017年初,栖霞市发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号召,衣元良从中看到希望:用合作社将老百姓组织起来,把村民拧成一股绳。2017年9月,“村社一体”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57户村民中有53户踊跃加入。合作社采用“劳动力入股”的运作模式,村民凭借参加集体劳动的多少获得股份,并实行“工票制”。

  合作社成立后,衣家村上到80多岁的老太太,下到能清理石渣的孩子,自带干粮出工出力齐上阵。就这样,靠着一锤一锤地碎石、一锨一镐地整平,全村累计出工8000多人次,用了7个月时间,衣家村硬是开辟出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环山路,解决了困扰村民几辈子的交通难题。

  看着修起来的山路,衣元良感慨地说:“寒冬腊月天,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连80多岁的老人和残疾人都上山帮忙,看他们弓腰弯背搬石头,一瘸一拐地行走,让人热泪盈眶。”随后,衣家人又趁热打铁,打深水井2眼、修建平塘3个、泵房3个、蓄水池2处,并安装了智能设备实现刷卡浇地,全村近350亩果园全部实现微喷灌溉,三年一大旱、年年水不足的灌溉难题彻底解决,衣家人从此不必“靠天吃饭”。

  通了水又通了路,衣元良又开始琢磨村强民富的新路子。经过考察,村里最终决定依托山多林密的优势,发展藏香猪养殖、玉木耳种植。前不久,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里购进3000棵耐寒耐旱晚熟品种桃树苗,计划沿山路栽植。“这些桃树将作为集体财产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预计能让社员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衣元良畅想,以桃为依托,我们还将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桃花景观带,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蒋言芳)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