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大石山区,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县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夯实“三支队伍”,全力冲刺整县脱贫摘帽。这“三支队伍”分别是:锻造以包村领导队伍为主的“主力部队”、以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为主的“尖刀部队”、以驻村干部队伍为主的“支援部队”。“三只队伍”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该县103个行政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7个、贫困人口6.5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为25.5%。而目前,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8.79%,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294元跃增到7567元。
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脱贫攻坚“主力部队”,该县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包村领导班子整体能力。目前,在10个乡镇120名党委委员中,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验的干部占比达96.6%。同时,巴马县加大乡镇领导干部人才培养力度,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上党课等形式,组织乡镇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2期干部夜校培训班,推动干部队伍素质实现较大提升。
为做好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该县选派一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点对点”做好服务,做到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并合理安排全县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宣传帮扶政策,开展帮扶工作。全县131个单位联系帮扶103个村,组成103支驻村工作组,面向社会招聘103名扶贫信息员,7个强村带动12个弱村,实现全县贫困村全覆盖,切实通过传技术、传政策,实现带脱贫、带民富。
为强化模范带动作用,该县筛选一批优秀“双带”党员典型,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离岗或退休到各村任职,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战斗力。该县在103个村配齐了工作队员,投入脱贫攻坚决战,帮扶工作队队员指导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养殖猪、鸡禽等,让许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另外,该县以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育脱贫攻坚人才。通过培育乡土服务人才、启动“乡村医生”培育计划、实施“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等措施,该县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队伍,补齐干部脱贫攻坚能力素质的短板,基层队伍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加速器”。今年,围绕“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目标任务,巴马县各级各部门6000余名干部正齐心协力向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发起总攻。(经济日报记者 周骁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陈自林)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