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着树椒摘穷帽、赶着山羊奔小康”,这是乡城县洞松乡木信村村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4年,包括木信村在内,洞松乡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5个村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以前我家还住在高山上,人均有一亩土地,因为缺水,种不出像样的农作物,每年收成的大麦、小麦自家吃都不够,从山上挖出来的药材要走很远去县城卖。”今年46岁的青真是木信村3组村民,他向记者回忆了曾经的生活。
现在,青真一家六口人已经住进了200多平方米的小院,家里的80多头山羊也住进了单独的“小楼”。层高约5米的羊圈被分为上下两层,每到晚上牧羊归来,它们便被赶到二楼,排出的粪便则落到一楼。“院子大、敞得开、扫得勤,根本没有异味。羊粪又可以用来种树椒,环保又省钱。”青真告诉记者,去年他家卖了26头山羊,挣了2万多元。
正对院门是青真家的客厅,沙发、电视机、电冰箱一应俱全,清扫得干干净净。走出院门不到一公里就是青真家的6亩树椒地,地里的5650株树椒长势喜人,这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离家一公里的藏香味道食品加工厂建好了,我们的树椒统一送到这里制成罐头再卖出去,2018年光树椒我就赚了13万元。”青真告诉记者,每年三季采摘树椒时,最多有15名工人过来帮忙,人均工钱是每天100元。
“穷不穷,看洞松。”这句话曾广泛流传于乡城县干部群众之间,乡里的216户村民曾散居在216平方公里的高山河谷中。按照“统规自建”原则,2014年完工的聚居点外观统一为两层的白色藏式民居,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政府补贴1万多元。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洞松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陆续发展了包括酿酒葡萄、树椒、苹果树、花椒等农作物种植。洞松乡党委书记朱秀军向记者介绍,2014年全乡人均收入为5856元,2018年则为12000元,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