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兰州海关帮扶甘肃武山县:秦川牛“出海”记

2019年05月16日 09: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肉质细嫩、膏脂润香。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以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秦川牛”,却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如何将优质的“秦川牛”变成农民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一直是兰州海关希望帮助武山县尽快解决的问题。

  经过兰州海关3年多的帮扶,2018年5月28日,武山县16头“秦川牛”实现首次“出海”,输往香港地区,难题终于被破解。截至目前,“秦川牛”已实现供港745头、产值1728万元,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养殖,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农户年增收约1万元。同时,供港活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绿色农业循环产业的发展。目前,这一产业年收购玉米秸秆5000余吨,价值160余万元,农用有机肥1.2万吨,价值1400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摸清“秦川牛”产业发展现状,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和国内活牛产业发展实际,瞄准香港市场,分析研判,主动出击。

  “那段时间,我们一有时间就去武山县,和企业、养殖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回来后查阅资料,研究比对国内近3年供港活牛数据,找差距、找突破口。”天水海关副关长刘永强说。

  在详细了解了“秦川牛”发展情况后,天水海关更加坚定了通过产业帮扶带动武山县脱贫致富的信心。

  “我们邀请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相关负责人和兰州海关动植食处工作人员,共同前往武山县调研。这次调研,为扶持秦川牛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刘永强说。

  调研结束后,兰州海关与武山县人民政府联合制定《兰州海关关于帮扶武山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方案》,共同扶持“秦川牛”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天水海关积极对接天水农牧部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就供港活牛疫病疫情管控、兽药使用及残留监测等开展交流合作,合力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天水海关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全链条监管模式,完善活动物监管体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18年以来,天水海关先后赴企业开展政策宣讲20余次,协助企业严格按照供港活牛卫生防疫标准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动物卫生防疫等相关制度。

  天水海关还派专人赴陕西宝鸡开展供港活牛检验检疫等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有效指导企业取得供港活牛育肥场资质。

  为规范养殖,把好源头,天水海关组织外贸法规标准、动物检疫等方面人员培训3次,培训备案驻场兽医1人,以提升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疫病疫情防控能力。同时,结合日常和双随机监管,将风险监控工作做在前面,对育肥场饲料、水源、疫苗使用和疫病防治等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每季度对兽药残留情况等进行监测。

  “以前我们总是担心活牛装车后等待通关放行出具证书的时间太长,增加长途运输成本,现在提前申报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武山通济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便利化通关模式赞不绝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魏珊珊 杨晓琴)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