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雷波县:走出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2019年04月15日 16: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4月15日讯 (记者 梁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硬骨头”,雷波县更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里有绵延起伏的大凉山,有碧绿澄澈的金沙江,也有世代居于此处的彝、汉农户,守着绿水青山,过着贫困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雷波县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用绿水青山的根,走金山银山的路。

  13—14日,由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新浪集团扶贫合作办公室、《中国扶贫》杂志共同发起的“三区三州扶贫助威行动”在雷波县启动,微博自媒体影响力大V、农商企业代表等齐聚雷波,探索雷波县脱贫致富之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助威团一起,走进助威行动第一站——雷波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农产

  雷波县有着“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的美誉,据当地人介绍,只有雷波的水土才能种出最美味的脐橙。品质佳也要销路好,大山里的雷波脐橙搭上了现代电商的快车,2017年雷波脐橙通过电商销售达3000多万元。2018年,雷波脐橙电商带头人刘强带动雷波金沙、五官、千万贯等乡镇的1000多农户通过电商销售雷波脐橙。

  不仅土里植物长得好,水里同样有优质的莼菜。由于马湖优质无污染的水质,马湖莼菜曾经只作为出口销售产品。如今雷波县大力发展莼菜种植,充分利用马湖资源,建立莼菜生产基地,以村集体经济方式发展。如唐家山村以“非地入股”的方式投资35万元,由市场化公司运营,既可以收获分红,同时雇用贫困户为劳动力,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雷波土鸡蛋也是这里的一张优质名片。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雷波以受众群体广、投入见效快、消费高频率、模式可复制的无抗生素绿色生态土鸡蛋为切入点,采取“村集体入股+村致富带头人管理+电商服务”三方合作产业扶贫模式,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

  图为雷波土鸡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现在,雷波县已建立7个无抗生素绿色生态土鸡蛋养殖示范基地,每个养殖基地占地12亩,放养2000只母鸡。覆盖雷波县6个贫困村,受益贫困家庭1300余户,间接带动贫困家庭收益增加2000-3000元。

  图为生态养鸡场内的走地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文旅结合,打造大凉山的“世外桃源”

  绿水青山不仅养出雷波县特色的农产品,也为雷波县带来旅游发展的致富生机。雷波县兼具山体、原始森林、湖泊等多种自然风光资源,以及原汁原味的彝族特色文化,以文旅结合发展为轨,谱写西南风情之歌。

  唐家山村背靠原始森林,面对马湖,享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优势自然风光资源,唐家山村建造马湖最佳全景观景平台,从山腰俯瞰马湖山水。此外,还在马湖周边种植100亩李子,3、4月观赏花海,5-8月品尝李子,为马湖旅游增添趣味。

  图为从唐家山村观景平台俯瞰马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向下有马湖,向上则是一片高山草甸。唐家山村计划在山顶打造300亩的户外露营基地,发展更多种形式的旅游产业。

  甲谷村是全彝族村,彝族文化是这里发展旅游的一个优势。传统彝绣、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是这里的特色。目前已全部搬迁至新居的甲谷村仍旧保留了三处传统彝居。据驻村第一书记宋刚介绍,这三处老房子的保留,一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关于历史传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打造成博物馆供人参观。

  因地制宜,走持续发展道路

  13日晚,雷波县领导班子与助威团成员举行“雷波夜话”论坛,讨论雷波的致富经验。

  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介绍雷波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八难”:住房难、出行难、上学难、生活难、看病难、通讯难、增收难以及用水、用电难。

  雷波县根据立体气候特色以及丰富的物种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组建六大产业园区:金沙江沿岸的百里脐橙走廊、马湖范围内以莼菜为代表的高山蔬菜园区、以山葵、天麻为代表的中草药园区、核桃产业园、竹产业基地以及高山有机生态茶叶园区。

  雷波县委常委罗德超表示,这些产业还在持续发展中。以马湖莼菜为例,目前仅为1200亩的种植量,但在未来的计划中,马湖范围内凡是适合于种植莼菜的区域都将被替换为莼菜。

  罗德超同时介绍了雷波县带动贫困户积极性的股份合作制,通过“三变”激发内生活力:变县域资源为脱贫资产、变财政资金为贫困户股金、变农民身份为股民。通过股份合作调动农户在生产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脱贫效果。

  助威团成员结合县领导的介绍与进村走访的感受,对雷波县的脱贫举措与成果十分赞赏,同时纷纷为雷波县的未来规划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