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乡城县仁堆村发展高山牦牛产业让村民生活“牛”起来

2019年01月14日 17:0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冬日的高原,寒风刺骨,但在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的村级活动室上,欢声笑语,暖意浓浓,村民早早便聚在这里等待牦牛合作社分红仪式。

  “今年还真不错,又比去年多领了200元的分红收入,我们这个合作社也是一年比一年收益好啦,加入合作社后,我们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啦。”刚刚接过700元分红款的贫困户格绒拉章脸上绽放着阳光般的笑容。

图为村民分红现场会

  从无到有,产业探索的“金钥匙”

  仁堆村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全村耕地面积232亩,51户317人,其中精准贫困户13户62人,由于气候常年偏低,粮食产量很低,玉米、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亩产不足200公斤,村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就只能仅仅依靠季节性的虫草、松茸。

  过去,很多时候要靠乡里头和县里头的救济,村民显得很无奈,村里头也为此很是发愁。为了改变靠天吃饭和救济的窘境,给群众拓宽增收路径,村里也进行了很多致富项目尝试,但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每年,看着产量不高的农作物,心里头就是干着急,也没其他办法。”村民格绒拉章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深有感触。

  在经历几番失败后,村“两委”成员静下心来仔细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考虑到全村属半高山地区,境内年降水量丰富,高山境内湖泊、河流分布较多,有丰富天然湖泊水利资源,而且辖区水草丰富,草质优良,有各类型草地15.6万亩,可利用草地14.8万亩,于是有人提出了发展高山牦牛集体养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图为村民听取分红方案

  多年来,村子里虽然有的村民也养了牦牛,但是数量都非常稀少,而且在放养过程中,常常有纠纷发生。为了改变村民养殖现状,构建邻里和谐,乡里头和村里头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讲集体养殖致富的道理,很多村里头的干部还带头把自家的牦牛引入到集体养殖中。最终在乡里头和村里头一干人的努力下,高山牦牛养殖合作社终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规模性发展,群众生活“牛”起来

  2012年政府贴息贷款50万元,合作社引进优质畜种212头,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的方式,在4户示范户的引领下,成立了一支20户村民参与的高山牦牛养殖合作社。

  按照“公开、透明、高效”的原则,合作社还成立成员牦牛养殖监督小组,设立了高山牦牛养殖意见反馈箱,签订了承包责任书,聘请贫困户参与日常牦牛养殖管理监督,形成了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经营模式,促进了牦牛养殖规模化管理,并在2014年初见效益。

图为村民签字领收益

  为了让合作社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有力支撑,2017年10月,乡村两委联合协调合作社,达成购买股份协议,注入贫困村产业周转金50万元,覆盖仁堆村全村,使合作社成为村级产业,成为了群众致富的加速器。

  回忆起过去,贫困户本忠说道,以前啊土地也产不出啥子粮食,虫草松茸季节又要带娃娃不能走,慢慢地思想上就松懈了,进取心也弱了,后来看到合作社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在大家的带动下,自己也加入了合作社了,而且现在自己还在大伙的支持下开起了小卖部。

  “按照合作社章程,收益的10%进行合作社成员分红,90%用于偿还贫困村周转金的原则,对全村成员进行分红,2018年出栏43头牦牛, 偿还12万用于贫困村周转金后,户均分红700元,共计35000元,在2017年偿还12万的基础上,预计再用2-3年还清扶贫周转金,在款项还清后,预计全村户均收入至少3000元,其中贫困户收入至少就有4000元。”仁堆村支部书记布久铁比说道。

  据了解,下一步仁堆村还将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继续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以绿色生态牦牛养殖为导向,打造仁堆高山牦牛观光养殖旅游品牌,让村民的生活“牛”起来。 (刘明军 吴远胜)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