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凉山村的二次转型

2018年09月18日 09: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本庄镇凉山村,一栋栋美丽的新农房、一条条宽敞的硬化路、一排排枝叶茂盛的风景树,反映出凉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安介绍,以前,说起凉山村,大家都叫它“荒凉山”,这里“骑车遮脸、走路脏衣”,而且种地望天收,如果不下雨,一年都是白忙活。

  为了改变凉山村的面貌,村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大胆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盘活闲散资源。

  村集体将大量土地、荒山统一整治规划,用于发展茶叶和脱毒马铃薯产业,让土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土地变资源。

  李文安说,“2017年,茶叶种植规模达2300亩,茶叶占全村耕地面积70%。脱毒马铃薯种植规模达2200亩,其中飞地1000亩。2017年村集体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人均收入8000元”。

  目前凉山村已经没有空余土地发展,为此该村又一次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打破土地发展匮乏瓶颈。

  “我们依托石湄高速公路出口,与周边余庆县、思南县、湄潭县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仅今年春天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20余万元。”李文安说。

  今年4月29日,为了提升凉山村知名度,镇里组织举办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为当地群众带来经济利益。

  据了解,2016年以来,该村依托产业园区和新村安置点挖掘整合资源,不断创新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了山体休闲公园、游乐场、小吃街、文化活动中心等旅游工程项目,推动了农业向农旅转型升级。

  李文安表示:“从种植业到旅游业转型,从荒凉到繁荣的转变,都是产业发展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让生态产业与美丽乡村完美融合,形成产业在景中、景在产业中、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游 雨)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