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旅游富村 农业强村 文化立村 生态美村:细听赤溪村“变奏曲”

2018年09月10日 09: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青山环绕,竹影婆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这里是福建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款款流淌的下山溪和九鲤溪在村寨内交汇,带给赤溪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可观的经济收入,去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村财政收入80万元。

  村里的老人们说,过去的赤溪村是非常贫困的,那时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和野菜,根本不敢想象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是什么促成了这支“变奏曲”?

  “我们的脱贫过程是很有故事性的。”土生土长的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告诉记者,1984年6月24日,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刊登在报纸上,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随后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脱贫攻坚的帷幕,当年赤溪村被列为扶贫重点村,也因此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

  “经过30多年的‘输血’‘换血’‘造血’扶贫,赤溪村找到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这才有了现在的新面貌。”杜家住说:“更为重要的是,游客多了,本村的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回村谋求发展的多了,村里的人气开始旺起来。只要有人,就不愁实现不了更大的发展。”

  记者见到了“90后”青年杜赢,这位赤溪村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5年前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时,本来有机会留在城市里当老师,可却压不住回乡创业的念头。”杜赢说,他认为家乡赤溪村是让他的想法落地的最好地方。“福鼎是我国著名的白茶原产地,赤溪村也有很多村民种茶,我家里也有茶园,但就在我毕业的2013年,全村却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加工厂。只卖茶青,不但卖不上好价钱,还要肩挑手提地送到外面去卖,多花很多时间和成本。如果我能把村里村民种的茶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外销,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帮乡亲们增加收入,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说干就干,杜赢回到赤溪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当时,恰逢国家出台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一次性开业补助、每月生活补助、免税3年等扶持政策给杜赢解决了大问题。对杜赢这样的回乡创业典型,赤溪村和电力部门更是大力扶持。杜家住帮他争取到了福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国农业银行福鼎市支行的两笔创业基金和低息贷款,让杜赢有了充足的创业资金。赤溪村处于福鼎市电网线路末端,由于电压不稳,当时杜赢不敢投入太多制茶设备。2015年,专为满足赤溪村用电的35千伏变电站投运,为杜赢扩大生产规模解除了后顾之忧。

  没有了后顾之忧,2016年初,杜赢开始扩大生产,添置了自动烘干机等中高端设备,又在镇村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土地,建起了标准化新厂房。如今,创业5年的他,还创建了“尚赤溪”的白茶品牌,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进行推广,已经是个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茶老板”了。在杜赢之后,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赤溪村。

  “看一个村子有没有生机活力,就看两个‘多不多’。一是年轻人多不多,二是在乡的党员多不多。”杜家住告诉记者:“赤溪村的未来,就在杜赢这样的年轻人身上。他们回来积极打拼,赤溪村更加美好的未来就会更快到来。”(经济日报记者 牛 瑾 薛志伟)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