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全面小康 共建共享——写在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2018年05月21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大幅改善,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我国残疾人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努力实现美好生活。

  聚焦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现在一年出栏的鸡近10万只,除了蛋鸡、土鸡,还有鸡苗,多样化经营。今天来学习黑水虻的养殖技术,这个既降低饲料成本,又能净化环境,实现生态养殖,很有市场。”5月16日,在云南楚雄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宏源禽业公司院内,李学金高兴地说。

  54岁的李学金是楚雄市东瓜镇东瓜村村民,2008年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几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残联的精准帮扶下,李学金通过辛勤劳动,发展养鸡产业,成为楚雄市残疾人养鸡大户,并逐渐走出贫困,迈向小康。

  “养鸡看似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是一旦做好并形成固定模式之后,残疾人就可以持续地经营下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楚雄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唐万国说,产业扶贫让贫困迷茫的残疾人看到了生活的前景。仅去年,基地共培训7个乡镇的残疾人748人,发放鸡苗1.5万余只,为残疾人增收近60万元。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解宏德介绍说,去年,全国贫困残疾人有92.5万人退出建档立卡;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70.6万人次;安置10.5万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21.8万户残疾人家庭。但目前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残疾人仍有281万人。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聚焦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动态更新和建档立卡数据库,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

  拓宽就业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形态。截至2017年底,全国城乡942.1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同时,残疾人就业扶持和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带头招录残疾人。12个成员单位已经安置24名残疾人公务员。

  “互联网上有的是机会,但更多的是挑战,特别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就更不容易。众创空间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让我们这些创业者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创业灵感。”湖北省十堰市的付晏鹏说。

  小付从事的工作是工艺品销售,原先由于开店成本高,经营了两三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自从来到十堰市肢残人协会设立的众创空间后,小付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不仅可以通过多个移动平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同时通过每天与顾客在线互动,还能寻找到新的发展商机。

  制度兜底保民生

  端午节将至,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余满根又一次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虽然这份补贴只有100元,但是在他的眼中却显得格外珍贵。

  “这份补贴虽然不多,却能让我们一家人的心里有了底。这样我们就再也不用为家里的粮袋子发愁了。”余满根说。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残疾人家庭普遍面临着日常生活上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从2016年1月份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两项补贴”制度已惠及2100多万人次,这是残疾人保障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

  “两项补贴”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进行的专门制度安排,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进行了有效衔接,它填补了残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有助于提升家庭对残疾人的照顾功能,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从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为900多万城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残疾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614.7万,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中,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比例达96.8%。5年来,800多万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共为400多万残疾人(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托养照料服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