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战既要打赢也要打好

2018年03月08日 0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关于金融扶贫的问题时,刘永富表示,脱贫攻坚以来,金融扶贫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以前主要靠财政资金,尤其是中央资金,现在金融资金都上来了,社会资金也上来了”。金融要继续发挥作用,要按照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特别是对打着脱贫攻坚旗号扩大政府债务的问题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2020年后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刘永富表示,2012年底,我国有贫困人口9899万人,到2017年底还剩3046万人,5年时间减少了6853万人,年均减少1370万人。

  贫困县同步减少。刘永富介绍,2012年底,我国有贫困县832个,2016年28个县摘帽,2017年预计120多个贫困县摘帽,5年共减少贫困县150个。同时,这5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国农村农民收入增幅高2.5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脱贫攻坚战既要‘打赢’,也要‘打好’。”刘永富表示,“打赢”就是要完成任务,也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历史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现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对于“打好”,刘永富解释称,一是要全面完成任务,不能有工作死角;第二,脱贫必须是符合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第三,2020年后,还要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要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未来减少相对贫困探索经验,建立一套比较好的体制机制。

  金融扶贫成亮点,要继续发挥作用

  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关于金融扶贫相关问题时,刘永富表示,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享受到的金融服务比较少,农业保险需求很大等,都是些老问题。脱贫攻坚以来,金融扶贫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也是这次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上图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温济聪提问。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摄 

  刘永富表示,现在金融扶贫主要有3个产品:一是小额扶贫信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需要贷款,给予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这个政策是2014年底出台的,现在已经累计放贷4300多亿元,惠及110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他们发展产业增收发挥了作用;二是扶贫再贷款。人民银行出台的政策,支持帮助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龙头企业,已经放贷1600多亿元;三是金融债。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3500亿元以上金融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财政的钱不能乱用,金融的钱也不能乱用,金融的钱都是要还的,要防范金融风险。对小额扶贫信贷,必须要用于生产性项目,不能用于生活支出。要逐步地规范、防范风险、防范发生呆账坏账。

  刘永富表示,下一步,金融要继续发挥作用,要按照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特别是对打着脱贫攻坚旗号扩大政府债务的问题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继续实行最严格考核评估制度

  针对去年扶贫资金出现7.3亿元冒领挪用的问题,刘永富表示,扶贫的物质基础就是钱,钱必须管好用好。近几年扶贫资金大量增加,扶贫资金从中央到村,涉及面广、环节多,加强监管始终是一个问题。

  “以前,中央定资金、定方向、定比例,省里定项目,这样效率很低,经常出现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现在我们做了一些改革,把权限下放到县。”刘永富说,这样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基层拿到钱不会干、不敢干,不会花、不敢花。

  扶贫资金光下放还不行,还要管理和服务。刘永富表示,下一步将完善扶贫资金分配制度,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财政、县财政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其次,将组织第三方机构查看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并生成绩效评估,“钱不仅不能乱花,还要把它花好”。

  刘永富表示,今年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重点开展4项考核:一是省际间的交叉考核,22个省份互相考核,互相找问题,取长补短;二是采用第三方评估;三是媒体暗访;四是资金绩效考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温济聪)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