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合作社里的致富经

2018年02月05日 13: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月5日讯 40岁的陈大哥是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马坪村的芹菜种植大户,今年他家共种植了5亩。一亩芹菜地产5000多公斤,按照批发价格5块钱一公斤,这一亩地的保底收入超3万元。“可比去年增收不少呢!”陈大哥满心欢喜。

  成立合作社破解销售困惑

  走进青白江区祥福镇马坪村5组,顺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望去,满眼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目前正值芹菜丰收季节,沁人心脾的芹菜香味,让人神清气爽。路边,还有三三两两前来收购的货车,“大姐,芹菜卖不卖?”司机探出头问道。“不卖哈。”正在为芹菜打捆的张大姐回答。这芹菜都打捆收筐了,为啥不卖呢?张大姐说,不是不卖,而是自己加入了家庭农场合作社,今年的芹菜已经全部被订购,定金都收了,老板明天就要来拉货。

  马坪村位于毗河以南,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从90年代就开始种植芹菜,并在种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经验,早已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菜农“单枪匹马”的种植是看天吃饭,容易遭遇市场杠杆,常常发生“好产品卖不到好价钱”的现象。

  “以前那套各干各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行了。就说往外卖菜吧,在各干各的情况下,总有人会以更低的价格卖给菜贩,不良竞争最终造成菜农受损。”谈及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马坪村党支部书记陈寿德颇有感触。出于抱团合作的想法,马坪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要想在蔬菜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拿到话语权,必须在蔬菜品质上“下功夫”。“我们的芹菜种子是20年前引进的,现在市面上没有销售,是在自己种植的过程中精挑细选留下的优良种子。这种品种的芹菜口感好、不抽薹,优势明显。”陈寿德说,除了统一品种,在合作社统一管理下,蔬菜种植实现了统一管理、销售,这样既提高了蔬菜品质,又保证了价格。

  去年,合作社党支部带领社员销售芹菜4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如今,芹菜成了马坪村的产业形象名片,每年丰收时节,菜贩子直接上门来拉,真的是“种植在田头,销售不出村”。

  财务清方能拴住心

  合作社,解决了蔬菜管理、销售难题;但是起初,不是每一户村民都自愿加入。马坪村7组的谭大姐家境比较贫困,是个典型的保守且多虑的农家妇女。村上纷纷加入合作社的时候,她始终担忧顾虑:“万一合作社财务不清不楚,自己岂不是要吃哑巴亏。”

  谭大姐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专合社注册资金300余万元,其中现金形式入股12万,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入股292余万。在巨大集体资金面前,如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督力量,必然会存在廉政风险问题。马坪村合作社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为求长远,在合作社内部成立了监事会,专门进行财务、内勤监督,同时接受合作社成员、村级监委会“双重监督”,解决了诚信收购、廉洁运营方面的问题。

  马坪村监事会主任卢有福认为,合作社规范运行,核心是财务公开透明,收入、支出、分配等要清清楚楚,“成立合作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产业,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打‘小九九’。”

  看着合作社每季度的财务公开报表,看着邻居地里不愁销路的蔬菜,谭大姐再也忍不住了,主动要求加入,成了合作社的第198户农户。

  马坪村在镇党委的带领下、镇纪委的监督下成立了“芹结马坪”乡村振兴产业的党建品牌。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罗冬梅)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