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三峡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三峡集团挥师金沙江,开发金沙江下游4座电站,自此,三峡集团始终与云南省开展着互利共赢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水电开发事业共同谱写了华美乐章。
2016年3月,三峡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决定投入资金20亿元(从2016年至2019年,每年5亿元),用以支持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瑞丽市,丽江市宁蒗县、玉龙县、迪庆州维西县4州市,11个县市,10万怒族、普米族、景颇族聚居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帮扶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两年的时间,三峡集团和云南省一起,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帮扶、部门配合、州市负总责、县乡抓落实”的合作机制,派出了1名同志到云南省扶贫办挂职,又创新设立了联络员工作机制,派出3名联络员深入基层,走村串户、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策”的“三真精神”帮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云南省怒江、丽江、德宏等贫困地区,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户户家庭脱贫摘帽,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封感谢信
2017年11月11日,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卢纯到金沙江白鹤滩工地宣讲十九大精神时,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来自于一名在白鹤滩工地务工的怒江小伙,名叫中小子,今年29岁。他说要亲手把这封信交到三峡集团领导手中,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说起中小子的故事,还得从卢纯调研云南扶贫工作开始。2016年10月,卢纯专程现场调研帮扶云南工作。卢纯一行从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镇出发,艰难行车近一个小时后,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念昌村民小组——这是一个典型高半山区的贫困小山村。沿着狭窄的小路攀爬上去,卢纯来到山坡上一户十分破旧的“杈杈房”前,推门弯腰走进去,“杈杈房”里空空荡荡,64岁的勒墨人记付介坐在火堆旁烤火。
卢纯握住老人的手,通过当地干部“翻译”向老人问好。通过简单的对话,了解到这位名叫记付介的老人,患有腿疾十余年,腿部肿胀如柱,一直没钱治疗,无法劳作与远行,家人都在外地打工,生活艰难。但老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对党和政府、三峡集团的帮扶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谈话中还坚持递给卢纯家里仅有的几个苹果。见此情景,卢纯和随行人员当即掏空口袋,把汇聚着大家关心和温暖的数千元钱全部送到记付介老人手里,同时嘱托当地干部帮助她尽快去医院治疗,尽快改善生活条件。
作为来到怒江调研的首位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看到怒江的贫困现状,特别是记付介等困难群众的生活面貌后,卢纯的心被深深牵动着。尽管公务繁忙,他仍多次嘱咐三峡集团有关部门加快救助和帮扶。
三峡集团随即行动,捐赠10万元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帮助记付介等困难群众解决治病、就学等问题。同时,三峡集团着手安排记付介老人到昆明和北京治病,并承担了所有费用。2016年12月20日,带着北京协和、友谊等医院给出的治疗与休养方案、辅助治疗器械和药品,记付介老人平安返回了家乡。
中小子正是记付介老人的小儿子,通过三峡集团怒江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于2017年10月25日成为三峡集团白鹤滩工地的一名保洁员,每年有3.5万元左右的收入。“以前打工的月收入一千块都不到,现在好太多了。一直想当面感谢三峡集团的领导,这次终于有了机会。”中小子说。
收到感谢信,卢纯与中小子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的生活、工作和他母亲的现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乐观生活,并告诉他:“三峡集团就是你的第二个家,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小子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很好,领导很关心我们,心中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三峡集团资助了我这个贫困和睦的家庭,我们感受到了三峡集团的温暖”“现在我妈妈的病情有了一定好转,这份感谢来得迟了,虽然微不足道却是发自肺腑” 。
三峡集团将用四年时间,帮扶云南聚焦提升素质能力、劳动力培训及劳务输出、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6大工程,通过科学规划,牵准脱贫、扶贫“牛鼻子”,让更多像中小子这样的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撬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这里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缅甸八莫131公里,距省会昆明735公里;这里有中国橡胶母树,有华夏榕树王,有西南陆地丝绸之路之称的古“蜀身毒道”。这里就是有“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称号的边境重镇盈江。
虽然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由于地处边陲,以傣族、景颇族代表的少数民族占比居多,致使长期以来发展滞后,民众生活困苦。
不过,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和三峡集团的帮扶,情况正在发生改观。
2017年9月23日上午,当记者一行到达卡场村卡练银福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时,发现当地村民在三峡集团帮扶下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致富之路:留本分红、抱团发展。
“刚开始,猪场规模有点小,只有147头母猪和4头公猪,我的目标是养500头能繁母猪,我有这个能力。”猪场负责人李银昌信心满满地说。因为要接生猪崽,多个晚上的通宵劳作让这个30岁的小伙来不及洗漱,看上去蓬头垢面,似乎苍老了不少,但是从他的眼神,我们看到了致富决心的坚定。
据了解,李银昌是景颇族,毕业于德宏农校的畜牧学专业,之后去了昆明一个大型养殖场打工5年,学到了大型化养猪技术,由于不想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加上离家又远,去年开始接受村里委托来担任猪场的场长。
李银昌介绍说,猪场养殖利润按照3:7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村党总支5%、43家入社贫困户25%,他个人占70%,他把12万元积蓄投入进去,还向银行贷款了50万元,以家里的土地、林地、房子作担保,承担了猪场养殖和经营管理风险。
“今年8月2日,猪场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分红,贫困户已经拿到了5头仔猪或者相应猪市场价的现金,不过因为猪场成立时间短,第一次分红要优先贫困户,所以自己这次没有分红。”李银昌表示,虽然第一次没有分红有些沮丧,不过相信在政府扶持下,猪场今年一定可以盈利,他会拿到应有的收益,贷款也能够还完。
据悉,银福生猪养殖合作社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采用“留本分红、抱团发展”的运营模式,村党总支组织43个贫困户将三峡集团帮扶的产业资金作为集体股本金,委托村里的技术能手作为负责人全权负责猪场的饲养和经营管理,负责人以个人财产承担全部风险,村党组织则发挥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经营的监督作用,最后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
村支书左金明说,这种模式既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无资金无技术无能力的问题,也确保了群众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
不仅是发展养殖合作社,结合村里立体气候的特点,卡场村未来将规划三条产业带: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带将种植草果、核桃和野生茶树,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带将发展蚕桑、姬松茸等产业,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将种植坚果、辣椒等。
“随着政府和三峡集团帮扶政策的逐步落地,脱贫已不是问题,带领村民致富走上小康路,过上好日子,我也有信心。”左金明表示。
兄弟齐心,脱贫可期
蓝天白云、诡谲气候、莽莽青山、崇崇峻岭,对于内地民众来说,这就是他们心向神往的印象丽江,它可以满足内地旅游探险爱好者的所有幻想,然而,在世代居住于此的当地老百姓眼里,绵延无尽的大山意味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多地少,是造成他们贫困的根源。
当前,这一状况正逐渐发生改观。
“感谢三峡集团的帮扶,让我能够有钱翻修老房子,住上了城里人那样漂亮的房子。”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河源村委会大栗坪组颜应海激动地说。
颜应海今年53岁,由于常年在田地劳作,加上当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脸上尽显沧桑,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大得多。2017年1月份以前,他们一家人都挤住在黑灯瞎火的土坯房里头,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住上亮堂堂的砖木结构房。颜应海说:“尽管在2016年翻修老房子总共花了2万多元,但是由于三峡集团帮扶资金补助了1万元,其实也没花多少钱,而且还购置了海尔洗衣机,过得也像个城里人了。”说到这里,颜应海脸上挂出了乐呵呵的笑容。
颜应海的新房子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60平方,房屋建筑面积有120平方,总共四间房,外面布置了个小院子。他家现在不仅用上了洗衣机,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无线电视的装置更是让平时百无聊赖、夜黑即睡的农村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
据颜应海介绍,他家有五口人,两个儿子,都在丽江的快递公司务工,第一个孙子今年才出生不久。在聊到自己年收入的时候,颜应海很是自豪,他说,自己今年种了8亩地,有玉米、白芸豆、土豆等农作物,去年田地收入已有8000多元,还利用三峡集团的产业扶持资金6600元,种植了一些药材,包括1亩附子和0.1亩重楼,估计今年药材收入可以达到7000至8000元,另外,他自己还养了7头牛和一些蜜蜂,这也是一部分收入,现在的生产生活没有问题,已经基本摆脱贫困,对未来的生活也有希望和信心,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大儿子,已经29岁了,但是还没有成婚。
据了解,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河源村委会有人口2173人,共512户,包含110户建档立卡户,三峡集团在河源村计划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改善住房条件,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对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中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产业投入。截至2016年底,河源村委会已经脱贫97户,村总支书记杨志云表示,将会用好三峡集团帮扶的每一分钱,怀着百倍的信心,带领大家早日脱贫摆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峡集团帮扶云南工作开展以来,已建设安居房9600余户,硬化通村组道路720公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32个,培育特色经济作物、林果3.9万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45个,建设村级社区服务站16个,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金沙十八拐,贫困“帽子一路甩”
50公里路程,要花费近2个小时,这是一般人不可思议的,但在云南高山峡谷地区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从丽江城区到宁蒗县西川乡竹山村委会金型村,要跨越金沙江,首先必须通过当地修建的一条“十八拐”的公路,将海拔从2300米降至1000米的金沙谷地,再通过跨江桥梁,盘桓驱车上升至2500米的金型村,路的一侧是如刃山脊,另一侧是涛涛金沙江。
当地一位村民介绍说,没有通柏油路之前,去一趟丽江市,徒步要一天一夜,驱车通过土路也要五六个小时,山上还时不时会有落石,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回头一想,现在的生活幸福着哩!
当记者顺利到达金型村熊长寿家中时,他正在搅拌石料准备修建卫生间,他满怀喜悦地用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来访记者说:“以前自己家中非常贫穷,住的是3级土坯危房,现在住的是砖木结构楼房,心理很踏实,非常感谢三峡集团资助他49000元建好了新房子,购置了新家具,用上了干净的饮水机。”
熊长寿今年57岁,普米族,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户,有两个已经嫁到邻村的女儿和一个20岁正在浙江工厂打工的儿子。曾经,5000元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年收入,人均不到1000元,现如今,他种植了3亩花椒、1亩核桃、10颗李子树,而且还有3匹马,预计今年人均年收入可达4000多元,而且田地里所产的花椒、核桃、李子不需要再像过去肩挑手扛地拿到镇里的集市去销售,因为水泥硬化路已经通到了家门口,经营农作物的老板可以亲自开车上门取货。
“虽然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麻利,但我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对自己进行技术培训,教他种植烤烟的技术。”谈到对自己未来的打算时,熊长寿这样说。喜温、喜光是烤烟这类经济作物独爱的生长环境,而当地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正好提供了绝佳的种植条件,因此,烤烟种植在当地已有多年历史,并成为了支柱产业。
据了解,在金型村共有普米族132户,其中包括49个建档立卡户,三峡集团为每个建档立卡户提供了总额7万元的扶贫资金,包括49000元的安居房建设、1万元的家具购置和21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不仅如此,三峡集团还承担了当地231.2万元的农田灌溉、饮水工程和364.51万元的8500米的村内道路建设的全部资金。
“感谢三峡集团给全村的资助,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今后将好好这笔扶贫资助善款,为村民谋福,争取早日带领全村脱贫。”该村村支书杨学文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先扶智
三峡集团针对云南省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跨境民族、守边民族、直过民族的特殊性,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措施。在实施“六大工程”过程中重点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劳动力培训输出、安居房建设等帮扶项目,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安居与乐业相结合,多措并举开展帮扶工作。
三峡集团找准怒江州致贫主要原因,即素质性贫困的根子,精准施策重点推进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提升学历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带动所在家庭脱贫致富,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在帮扶云南20亿帮扶资金外又捐赠资金500余万元开展贫困助学、教育扶贫等活动,共计资助三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多名大学生,帮建、扩建3所教育机构,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新经验。
2017年3月,三峡集团收到来自汉庆梅、黄兴梅、丰小军等3名受助大学生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质朴而又充满真情的话语让三峡人感受到了来自祖国边陲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三名贫困大学生分别就读于云南中医学院、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能学院。这3名来自贡山县贫困家庭的孩子,正是在三峡集团的资助下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希望。
汉庆梅在信中说,如果没有中国三峡集团的助学金,一个花季少女可能会困守在大山中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错失放眼观看多彩世界的机会。
“农村孩子能够上学,真的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能走出大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三峡助学金资助的大学生黄兴梅在信中表达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渴望。
“心中万般感激的祝愿,在这里汇成一句简短但能真切表露我心声的话,那就是谢谢!”丰小军在信中写道。
2016年下半年,汉庆梅同时作为主角,参加了以中国三峡集团云南怒江捐资助学为主题的公益微电影——《阿桑的夏天》的拍摄。在片中,她饰演的傈僳族少女阿桑纯朴自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阿桑的夏天》得到了中国三峡集团和云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峡集团作为中央企业,一直怀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忠党报国的爱国情怀,一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云南省一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