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2017年09月27日 10: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水码头村能人大户宋士池(左)向贫困户王学良传授小龙虾养殖技术。雷 婷摄

  贫困户贺小琴在合作社养兔基地查看幼兔发育情况。雷 婷摄

  陕西省山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通过“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包抓帮扶、产品销售模式,帮助全县约6500户贫困户实现稳步增收——

  陕西省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域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现有贫困村129个,其中30个是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2.27%。山阳县创新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包抓帮扶、产品销售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

  能人大户主意新——有奔头

  宋士池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流转土地建起了40亩小龙虾养殖池,今年,全村有63户人开始跟着宋士池养殖小龙虾,共出产小龙虾4万斤,每斤可卖到15元至25元

  山阳县水码头村地处陕西和湖北交界处,河滩下湿地众多,出产的九眼莲是远近驰名的特产。34岁的宋士池是土生土长的水码头村人,一直在外打工,2011年回乡创业开办起农家乐。近几年小龙虾成了农家乐的招牌菜,宋士池发现,村里适合种莲藕的河滩下湿地是养殖小龙虾的“风水宝地”。

  2015年,宋士池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流转土地建起了40亩小龙虾养殖池,并在养殖池套种莲菜,打造“水里莲虾共生,岸上有农家乐”的生态种养销体系。今年,全村有63户人开始跟着宋士池养殖小龙虾,共出产小龙虾4万斤,每斤可卖到15元至25元。

  今年,宋士池只搞了3000斤成虾供自家农家乐使用,更多的是帮助和带动更多贫困户养殖小龙虾,并带动销售。他的“龙虾队”中有14户是贫困户,49岁的王学良就是其中之一。宋士池得知王学良流转了6亩土地,就无偿提供了1400元的龙虾苗,让王学良获利万余元。

  宋士池的强项是小龙虾的养殖和销售,他套种的莲菜却没有打开销路。为了帮扶新兴的莲虾产业,水码头村党支部帮宋士池建立起了种养合作社,并计划利用电商平台在即将到来的莲菜销售旺季帮他进行推广。

  龙头企业发工资——脱贫快

  企业通过用活产业政策达到了土地变股权、股权变股金、农户变股东,从而盘活了资源;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打工各收入一部分,真正实现了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我家有3亩茶园,前3年以每亩2000元流转给了公司,去年底开始将茶园折成2股股金,到年底就能多领一笔分红。今年采茶季,我来公司摘了1个月的茶叶,赚了近3000元。眼下快到施肥剪枝的时候了,再来干点活,年底又可以多一笔收入。”莲花社区沟里组村民张昌芳告诉记者,她家里3个孩子小,由于夫妻两人都没有茶叶种植技术,茶园效益不好,就将离家较远的3亩茶园流转给了山阳县金桥茶叶有限公司,自己到公司茶园务工,平均一天收入70元至80元。

  在莲花社区,像她这样靠茶园生活的村民比比皆是。有的村民从清明前到中秋前后仅采摘茶叶一项就能挣1万元左右。

  茶叶是莲花社区大力推广的绿色产业。“过去群众对种茶有顾虑,认为种茶技术含量较高,投入大、见效慢,都不愿尝试。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茶农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增效增值。”金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红飞告诉记者,通过用活产业政策达到了“三变”:土地变股权、股权变股金、农户变股东,从而盘活了资源。公司把村集体经济及个体农户的部分闲置土地以承包租赁方式流转到企业,费用分一次性和逐年支付两种方式。

  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协议将个体农户的零散低效茶园纳入企业集约经营管理。企业先投入技术、种子和培训费,对分散闲置坡地实施连片建园,对经营权发生变更或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不便继续经营的零星小块茶园,通过合理估价,进行整体收购或入股联营,并为茶叶基地农户颁发股权证书,茶农按年在公司可获得500元至800元的分红。

  目前,金桥公司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现在自有茶园5500亩,2016年产值达到210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2017年预计产值可达2800万元。2016年,公司共为贫困户支付工资、地租及效益分红达55万元以上,近3年累计支付村民工资性收入158万元。

  莲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发海表示,贫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收入一部分,入股分红一部分,打工就业收入一部分,收入不仅稳定且可以得到持续增长。打工人员经过长期培训和实践操作,逐渐成为产业技术骨干,真正形成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互惠互利局面。

  合作社找准产业——带动广

  山阳县以“公司+基地+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村党支部引领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由公司与新建合作社签订订单,确保群众收益

  9月8日,记者来到漫川关镇瑞和养兔专业合作社时,技术主管阮般富正在为贫困户贺小琴讲解种兔繁育技术。“自从养了兔子,现在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 贺小琴一家4口人,丈夫因车祸瘫痪,全家只有她一个劳动力。她将5万元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入股合作社,连续3年每年年底最少可以得到5000元的保底分红。她从今年2月份开始在合作社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养兔技术,每月工资由最初的1500元涨到1800元。

  “除了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入股以外,贫困户还可以用产业直补入股领养商品兔,年底拿分红。”阮般富告诉记者,他们以“公司+基地+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托种兔繁育基地,由村党支部引领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入社,基地采取“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提供种兔、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集中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商品兔回收”的方式,由公司与新建合作社签订订单,群众领养,合作社集中代养,公司以保底价收购,确保群众收益。

  贫困户通过土地、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等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入股资金的10%,以产业直补资金2000元注入合作社,领养商品兔,再由合作社集中代养,农户不承担市场风险,连续3年每年可分红1000元;一般农户以现金入股,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入股资金的8%。同时,公司和合作社根据岗位需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从事商品兔养殖管理、育肥、销售等工作,每人月工资1200元至2000元,并为他们做好就业指导、技术培训等,使贫困户成为技术农民,增强了贫困户的就业能力。目前,瑞和养兔专业合作社带动附近30户贫困户入股养殖基地,领养种兔60组(每组1公5母),预计年可出栏商品兔2.5万只,户均增收8000元。

  效益就是吸引力,松树坪村和李家村先后与瑞和合作社达成协议,建设养兔产业基地。再过10天,李家村集体养兔产业基地就将投入使用,预计年可实现收入80万元,净利润70万元,集体收入每年约10万元,可带动100户贫困户每户年均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

  “兔子身上都是宝,连兔粪都是周边茶园抢购的畅销货,我们计划上一台肥料烘干机,可是要花费百万元,这就有些吃力了。”阮般富说起未来的计划有些犯难。对这个问题,漫川关镇书记冯锐表示,为鼓励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山阳县创新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可为每个贫困村拨付产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或互助资金30万元;通过政府筹措贴息担保资金3000万元,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投放企业贷款7000万元,可为农户发放产业贷款2.65亿元,并在支持政策基础上,积极开展集体贷试点。这下,阮般富不犯难了。

  山阳县还出台了《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办法》,重点培育中药材、林果、畜禽、食用菌等“10大脱贫产业”,通过落实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把每一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目前,山阳县已培育产业龙头企业30多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个,发展专业合作社640个、能人大户112户,全县约有650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步增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 婷)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