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老劳模殷玉珍的治沙故事:“我要实现第三个梦想”

2017年09月12日 08:4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 力

  沙漠里也能种出桃花,这让殷玉珍既感欣慰又深深陶醉。(资料图片)

  登临古色古香的防火瞭望楼,“玉珍沙漠绿洲生态园”尽收眼底。清风徐来,无边碧浪里,只见一条从生态示范园到中心公路的绿色长廊、一个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农家大院、一栋400多平方米的“治沙别墅”、一处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哪里还有“地窨子”“沙窝子”的踪影?

  “1985年我从陕西嫁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洞房就是一个地窖,猫着腰才能进去。我在里面号啕大哭,外面是呼呼的风响和滚滚黄沙。”殷玉珍抚今追昔,称“恍如隔世”。

  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叫沙漠欺负死。1985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在自家房前屋后都栽上了树。让殷玉珍没想到的是,风沙太厉害,夫妻俩辛辛苦苦劳作了几个月的成果,被一场大风吹了个干净。她发誓“舍上命”也要把风沙治理得服服帖帖!从此,一场持久的人沙大战开始了。

  每年春节刚刚过完,殷玉珍和丈夫就开始忙碌起来。剪枝、扎林、背苗条……冻土刚一融化,他们就没日没夜地劳作在沙海深处。累了就躺在沙地里歇一会儿,饿了就在沙海里架上锅、烧水、煮粥……

  就这样,殷玉珍凭着自己的双手,与家人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植树造林,治沙总控制面积达4万亩。2000年之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又治沙造林2万亩。在她的感召下,周围群众积极承包荒沙地植树造林,当地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32%提高到现在的70%,植被覆盖率也由45%提高到了85%。

  “在沙漠里‘活下来’的梦想实现了,让沙漠‘绿起来’的梦想也实现了,我开始追求第三个梦想‘富起来’。”殷玉珍说,“我担任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林业协会会长后,除了到外面为100多个造林大户‘化缘’防火设备,还把自己种的5000亩林地捐给村里,让村民都能领上公益林补贴,享受林沙产业红利。作为鄂尔多斯妇联的兼职副主席,每年‘三八’节我都自己出资买奖品,奖励村里的造林能手和好公婆、好儿媳”。

  慢慢地,植被增多,沙丘不见了,土壤越来越厚,土地越来越平整,降水也明显增多。这些年,殷玉珍和丈夫在住房周围改造出一片水浇地,修建苗圃,种植了上百亩瓜果。每年还种植小米、绿豆、糜子、蔬菜等200多亩,还养了500只羊。“我把土特产品统一注册了商标‘漠海’,有机小米一斤能卖30多块钱,拉到旗里就卖光了。”殷玉珍说,现在她家每年仅杂粮就收入二三十万元,再加上养羊养牛的收入、公益林补贴,农林牧并举,每年的收入达到了百万元。

  作业区内近7万亩的明沙都治完了,殷玉珍开始把“百年树种”换为“千年树种”,在杨树、柳树、榆树、沙枣的间隙补植樟子松、油松、云杉和国槐,在柠条、沙蒿的间隙补植丹参、桃树、樱桃、葡萄,把生态植物换成经济植物。2016年,她和相关企业联系,开始种植玫瑰,向生产玫瑰油、化妆品和玫瑰食品进军。如今,十几亩玫瑰的香气已弥漫在她的绿色庄园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在我家门口召开了,我还被邀做大会演讲。”殷玉珍难抑喜悦:“我要让世界知道,咱中国农民不仅能把不毛之地变为茂密林地,还能把绿色庄园变成玫瑰花海。”(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