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走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2017年07月05日 16: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7月5日讯 “我们胸怀伟大梦想,告别都市奔赴村庄;我们牢记中央的决策,任重道远,使命荣光。多少次走村入户,柴米油盐话家常;多少次田间地头,废寝忘食披星光……”这是由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长蔡踊泓率全体队员集体谱写并传唱的队歌《我们走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也是21名扶贫队员的真实工作写照。

  自去年2月25日起,这21名同志抛家舍业,从热闹繁华的都市来到落后偏僻的农村,扎根脱贫攻坚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他们用“进了灌南门,就是灌南人”来表达自己扎根基层一线、建设第二故乡的责任和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为灌南人民谋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争取灌南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的使命与承诺。

  一年多来,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功实施一批批扶贫项目,助推经济薄弱村逐步靠近脱贫目标,得到当地干群的普遍赞誉。

  用心精准施策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难在“精准”。工作队进驻之初就把“精准”二字作为开展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核心要求。队员们全部吃住在乡镇、工作在村组,跑遍了所驻村庄,走遍了田间地头,踏遍了农户门槛,坐遍了百姓板凳,听懂了群众方言,话起了邻里家常,了解了基层疾苦,弄通了乡俗民情,扎实做到了“三清”(村情民情清、致贫原因清、发展思路清)、“五熟”(脸熟、路熟、田熟、人熟、帐熟),成为进村“不问路”、到户“狗不咬”、群众“不生疏”的驻村“第一书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要找准切合实际的产业,就抓住了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提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帮扶工作思路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主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帮扶项目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促进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两大核心目标任务。去年在灌南县的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完成了四大类59个帮扶项目,已经全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将规划实施91个帮扶项目,总投资近亿元。通过产业项目的强力带动和长久支撑,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漫灌”到“滴灌”、“阶段性”到“可持续”的转变,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难题。

  用情精准帮扶

  驻村“第一书记”刘扬是钟山宾馆集团选派的帮扶队员,挂钩帮扶李集乡合兴村。他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动员村里的能人大户创业带动致富,建大棚办起了食用菌产业。当刘扬得知寇刚家的“幸福林海泵业有限公司”不太景气后,积极联系对接渠道,提供帮助,使公司产量翻番,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寇刚激动地握着刘扬的手说“谢谢,谢谢,谢谢我们的好书记!”现在的合兴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一派喜人景象。驻村帮扶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经济薄弱村的脱贫任务,摘掉了“穷帽子” ,村民们都称赞刘扬是“脱贫路上的领头人,老百姓的贴心人”。今年年初,村民代表集体写信给县委县政府,恳请刘扬同志继续留下来在合兴村再干一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刘扬的感激之情。

  来自姑苏区的王超在灌南扶贫这一年多来,多次协调各类社会力量,开展精准帮扶活动,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今年年初,他联系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和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协调姑苏区专业社会组织“光明巴士”团队前来灌南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义诊团队在灌南的部分学校、敬老院以及村镇连续开展3天眼科义诊,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覆盖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通过眼科筛查,10名16周岁以下斜弱视儿童,将于本月到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爱家眼科基金为他们承担了手术费、往返路费等。李俊涵就是其中的一位眼病儿童,因为以前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孩子的眼病一拖再拖,义诊的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严重的弱视斜视,再耽误就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次终于看到了希望。

  像工作队这样的帮扶队员还有很多,他们组织开展的“精准”帮扶活动不胜枚举,特别是在“扶贫先扶智”上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联合淮海工学院举办“推动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村晚”,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留守儿童夏令营”,省交通控股公司沿海高速在嵇桥将军希望小学援建扶贫关爱之家“沿海公司·希望来吧”,省海外企业集团在北陈集小学援建的“3D梦想家”3D打印实验室,中科电子第28研究所在田楼镇东盘村小盘小学援建的“科技小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帮扶队员朱翔发起的“雏鹰计划”,以及沿海开发集团、南京水科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钟山宾馆集团等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等,特别是省委办公厅在灌南县6所学校中资助低收入农户优秀学生60名,一次性发放助学金6万元,并进行持续资助……这些善举不仅为当地的部分困难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

  用力精准脱贫

  实施脱贫攻坚,核心就是“精准”二字,最为关键的是找准产业项目。出征前夕,面对领导嘱托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和经历的帮扶队员倍感压力,初到灌南经济薄弱村走访调研后,大家的心情更是十分沉重。队长蔡踊泓敏锐地发现了大家的畏难情绪,他反复给队员们打气:“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在他的鼓励下,队员们按照工作队提出的“三清”“五熟”工作要求,走村入户开展调研、座谈交流、学习考察,很快进入角色并掌握了经济薄弱村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工作思路,找到了工作突破口。结合灌南实际和后方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工作队确立了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与后方单位资源相结合、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与传统种植业养植业相结合的“四个结合”项目帮扶机制,通过规划实施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村集体致富和低收入农户脱贫。

  截止目前,结合灌南农业大县的实际,工作队在灌南7个乡镇的经济薄弱村分别建成9个粮食烘干中心、9个农机合作社,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利用省海企集团外贸出口上的资源优势,依托能人援建的“订单式”企业——北陈集镇尹荡村的帽子加工厂,去年一次性交税20万,今年计划实现交税100万,可解决当地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技术人才资源,百禄镇高湖村建起了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基地,为全县水稻生产在品种、育秧、栽培、收购、烘干、加工、销售、价格、服务和管理上实现“十个统一”发挥了龙头作用;通过苏州蔬菜研究所在技术力量上支持,张店镇小圈村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基地500多亩,农产品在去年在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得好评;利用南京水科院在水利技术资源,张店镇腰庄村打造起水美乡村项目。这些帮扶项目充分结合了后方单位的资源,确保了项目顺利建成和良好运行,实现了帮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帮扶工作队还实施了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的项目,在张店镇小圈村规划打造了“一二三产相融合,点、线、面相结合”,并形成了前店后厂、生产销售“一条龙”、与电商线上助推、屋顶光伏发电等融为一体的整村脱贫项目,电商服务中心被省商务厅列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村”试点单位。同时在全县省定经济薄弱村还布点实施了另外8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又在推动到户光伏项目加快实施,保证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帮扶项目与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相结合,也是结合灌南实际,因地适宜、因村施策的“精准”举措。利用省财政增加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在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共流转6400亩土地,种植优质稻麦,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灌南优质稻麦品牌。在三口镇何庄村、新安镇苏口、宋集村等实施螃蟹养殖、稻蟹混合种养、浅水藕螃蟹混合种养等项目。在北陈集镇港咀村实施标准化、工厂化养羊项目,引进优良品种1000余头,发展传统养殖业。

  一年半以来,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共计投入政策资金、后方帮扶资金、协调资金总计15000余万元,精准实施帮扶项目和在建项目共计150个帮扶项目,坚持走出一条“村村有产业项目”的脱贫致富之路。目前,灌南全县省定经济薄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得以夯实,老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扶贫队员们也是信心满满,力争在年底实现挂钩帮扶的所有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和灌南广大干部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张道平 张亮亮)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