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严惩吞蚀利益“硕鼠” 精准审计守护扶贫资金安全

2017年06月29日 12: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曾金华

  推动扶贫政策落实 严惩吞蚀利益“硕鼠”

  精准审计守护扶贫资金安全

  “2015年以来,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先后对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了专项审计。初步统计,共抽审扶贫资金14亿元,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金额8000多万元。除此之外,在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涉农资金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中,也将扶贫审计作为工作重点,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审计署长沙特派办特派员赵保林介绍,通过扶贫审计,推动了扶贫政策落实,维护了扶贫资金安全,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健康、有序实施。

  审计中,审计署长沙特派办紧紧围绕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个关键环节,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例如,2015年8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策跟踪审计中,审计组从精准识贫入手,揭示了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出该县扶贫对象识别不准、非扶贫对象享受扶贫政策、脱贫认定随意性大等问题。“我们创新审计方法,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精准审计。”参与此次审计的长沙特派办外资审计处处长申博文说。

  有关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从2015年10月份开始,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核实和清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以审计为契机大力整改,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组织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确定了18类98项指标体系,历时4个多月,对全区488万农户、2000多万农民实行全面细致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严格筛查出634万贫困人口,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准度。

  “广西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回头看工作是从马山开始的,这些都离不开审计的推动和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审计还深挖小官贪腐,严惩吞蚀老百姓利益的“硕鼠”。“扶贫审计有着项目小、资金散、地点偏、被审计对象级别低、问题取证难度大等特点。审计人员斩断伸向贫困群众‘救命钱’的黑手,查处一个,震慑一批。”长沙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处长彭君舟说。

  在2016年湖南省扶贫审计中,审计署长沙特派办揭露了城步县丹口镇村支部书记李某非法围标乡村道路工程,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骗取财政扶贫资金100多万元。该问题移送湖南省纪委后,共有18名责任人受到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

  在2016年湖南省农林水审计项目中,长沙特派办审计组揭露了新化县上梅镇洪大村原村支书曾某虚报种粮面积、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人数、退耕还林面积和能繁母猪数量,骗取各类财政资金达86万元之多。该问题移送湖南省纪委后,该村支书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6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诫勉谈话。

  同时,审计署长沙特派办还密切关注与“三农”相关的各类涉农资金审计,着力解决涉农资金痼疾,向“雁过拔毛”式腐败亮剑,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审计揭示了花垣县小农水项目,经过省市县三级部门对专项资金六层“雁过拔毛”,最终实际落地的项目资金仅三成,68%的资金被套取。

  相关案件的查处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6年3月份开始,湖南在全省范围内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目前,湖南全省共立案查处此类问题1861件,处理223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74人,移送司法机关149人,追缴资金1.24亿元。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儿腻。我们在扶贫审计中,坚持深入揭露问题,如实上报情况,让审计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后盾。”赵保林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